房屋抵押贷款合同案

更新时间:2019-09-08 2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原告(上诉人):杨婉华,女,1914年出生,汉族,海南省琼山市龙塘镇三桥管理区玉林李村人,现住海南省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诉讼代理人(一、二审):吴坤卿,海南省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被上诉人):张小菁,男,1960年6月出生,汉族,原海口市煤建公司职

  原告(上诉人):杨某华,女,1914年出生,汉族,海南省琼山市龙塘镇三桥管理区玉某李村人,现住海南省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

  诉讼代理人(一、二审):吴某卿,海南省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被上诉人):张某菁,男,1960年6月出生,汉族,原海口市煤建公司职工,原住海口市龙华二横路3号,现被拘留于澄迈县看守所。

  第三人(被上诉人):海口真诚典当行。

  法某代表人:聂某伟,总经理。

  一审法院:海南省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韦某某;代理审判员:曾某、郑某东。

  二审法院: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袁某衡;代理审判员:何某科、王某。

  一审诉辩主张

  1.原告杨某华诉称: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三层楼房屋系我于1994年3月20日所购买的私有房屋。同年10月12日,被告张某菁从我儿子李某钧手中骗得我的身份证、华侨亲属证及房屋产权证。同月14日,被告又伪造我委托其代理抵押贷款的委托书,并于当日与第三人签订了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合同规某:原告以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三层楼全部抵押,贷款6万元,为期一个月。直到1995年9月25日第三人通知原告抵押贷款一事,原告才知道自己的房屋产权受到非法侵权。故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该抵押合同无效,要求第三人返还我的身份证、华侨亲属证及房屋产权证。

  2.被告张某菁辩称:我取得原告的房产证、华侨亲属证都是原告儿子李某钧给我的,并同意支持我拿这些证件到典当行去典当,取得资金用于周转。为了达到向第三人借款的目的,我私自写下委托手续。借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我现被关押在监狱无法获得自由,找不出钱来还给第三人。

  3.第三人海口真诚典当行述称:原告的身份证及房产证是由其儿子李某钧交给被告的,且李某钧有保管证件的权利;证件是有效的证件,办理典当的手续也是合法的。所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某,该抵押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应受法律的保护。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事实和证据

  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房屋系原告于1994年3月25日所购买的私有房屋,该房屋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均属原告。由于原告已年老,其身份证、华侨亲属证及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的房产证由其儿子李某钧保管。1994年10月12日,被告因急需用钱,便与原告的儿子李某钧私自达成用原告的身份证、房产证及华侨亲属证向第三人办理典当贷款的有关协议。被告并于1994年10月14日私自以原告名义写下委托书,与第三人签订了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合同规某:以原告坐落于海口市博爱北路12号三层楼房屋全部抵押给第三人,第三人提供贷款6万元,该房的典期为一个月。原告对此毫无所知。典期届满后,第三人于1995年9月25日函告原告。为此,原告以被侵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合同无效,返还办理典当手续的房产证及身份证、华侨亲属证等。被告张某菁以被告被关押在澄迈县看守所为由,未将借款偿还第三人。第三人则以合同合法有效为由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案理由

  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认为:

  1.原告的房产证、身份证及华侨亲属证由其儿子李某钧保管,故李某钧对所有证件均有保管权,其本人将证件借给被告与第三人签订抵押贷款合同,应确认被告取得原告的证件是合法取得,不存在欺骗行为。

  2.鉴于合同的签订是被告与第三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又经海南省公证处作出公证,故该抵押贷款合同应视为合法有效合同,第三人不应负本案纠纷的任何责任,其请求本院应予支持。

  3.现原告提出被告骗取其证件与第三人签订的抵押合同无效,因未能提出相应的证据证明,故不予支持。

  一审某案结论

  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某,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杨某华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人民币2310元,由原告承担。

  二审情况

  1.二审诉辩主张

  (1)上诉人杨某华诉称:上诉人将诉争房屋的产权证及自己的身份证、华侨亲属证交由儿子李某钧保管,并不等于儿子李某钧对上诉人所有的房屋享有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且上诉人从未授权儿子将房屋用于抵押贷款。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张某菁之间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所谓委托书系被上诉人私自书写。被上诉人张某菁与被上诉人典当行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违反有关法律规某,不具有法律效力。

  (2)被上诉人海口真诚典当行辩称:原审判决认某事实正确,处理得当。

  被上诉人张某菁在一审宣判时已下落不明,遂公告送达,故其未作答辩。

  2.二审事实和证据

  二审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与一审相同。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1)张某菁与第三人典当行签订的房屋抵押贷款合同。

  (2)报张某菁私自写下的委托书。

  (3)房产证、身份证、华侨亲属证复印件。

  (4)张某菁签收人民币6万元的收条。

  (5)典当行发给杨某华的通告。

  (6)当事人的陈述。

  3.二审判案理由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1)本案的房屋抵押贷款合同的效力问题。被上诉人张某菁未经上诉人杨某华授权,私自书写授权委托书,以杨某华的名义与被上诉人典当行签订房屋抵押贷款合同,且又未办理房屋他项权利登记,该合同应为无效。

  (2)无效合同的责任归属问题。造成合同无效的主要责任应由张某菁承担。典当行审查核实不严,也负有一某责任。

  (3)一审查明的事实是清楚的,但认某侵权责任上存在错误。上诉人将房产证等有关证件交其子存放,其子李某钧

  只是对证件有保管权而不享有对该房产的处分权。上诉人与其子之间并不存在法某代理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因而李某钧将上诉人一系列证件提供给被上诉人张某菁进行抵押贷款的行为是无效的,一审认某被上诉人张某菁合法取得这些证件是错误的。再者,一审法院认某张某菁与典当行签订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又经海南省公证处作出公证,故该合同有效,典当行不负任何责任是非常错误的。在抵押贷款合同上,房产所有人一方是杨某华,而张某菁所谓的委托书系其私自书写的,杨对此一无所知,张某菁是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签订此合同的,且典当行也明知张不是房产所有人,却未向杨某华核实。该合同虽进行了公证,但因所公证的合同违法,所以其公证也是无效的。[page]

  4.二审某案结论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七条、第十六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一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某,判决如下:

  (1)撤销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1996)新民初字第6号民事判决。

  (2)被上诉人张某菁以上诉人杨某华名义与被上诉人海口真诚典当行签订的房屋抵押贷款合同无效。

  (3)海口真诚典当行在判决生效后五日内返还杨某华身份证、华侨亲属证及博爱北路12号房屋产权证。

  (4)张某菁在判决生效后五日内返还海口真诚典当行人民币6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自1994年10月14日至还款之日止,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共计4620元,由张某菁承担3234元,海口真诚典当行承担1386元。

  评析

  1.本案诉讼主体之一是典当行,典当行是经各省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股份制金融企业,是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我国的典当业实际上从事的是一种质押借款活动,属金融业务范畴。随着我国当前典当业的发展,以房屋等不动产作为出质物从事典当活动的现象正逐渐增多。严格地说,房屋等不动产是绝不能成为质押物的,因此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典当,实际上是一种抵押借款。该类案件在审理中也应以抵押借款合同纠纷进行某性为宜。如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德辉诉佳木斯市永恒典当商行房屋典当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对此曾有明确的批复。作为海南经济特区窗口的海口市,典当行以其迅捷、简便地融通资金的特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由于典当业刚刚兴起和恢复,在经营机制和管理办法上尚待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实施前,海口市人民政府就于1992年7月颁布施行《海口市房产抵押管理办法》,明确规某进行房产抵押必须办理他项权利登记。张某菁与典当行签订合同后,双方并未按规某办理他项权利登记,因此抵押关系无效。且被告张某菁陈述称其是在典当行经理要求下,在典当行以杨某华的名义写下了委托书。典当行并未对该委托书进行认真审查核实,即将6万元现金交与无代理权的张某菁。典当行自身审查不严,违规操作,致使贷款合同无效,其自身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2.张某菁未经授权,即以杨某华的名义私自写下委托书,属无权代理,其代理行为无效,应由其承担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责任。

  本案争议的焦点之一即张某菁是从杨某华的儿子李某钧手中拿到房产证、身份证等证件的,即李口头同意张去贷款,并不能认某张是得到杨的授权。首先,杨某华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李某钧不是她的法某代理人,也不是她的委托代理人。杨某华只是让李某钧保管证件,李对这些证件没有处分权。其次,本案没有证据证实杨某华知道李某钧拿其证件给张去贷款一事。还有,张某菁所持委托书系其在典当行所写(张某菁自己陈述的)。以上几点足以说明张为无权代理。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某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3.本案在主体问题上有一某争议。有的意见认为,杨某华之子李某钧擅自处分其母房产证等证件也应列为被告,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笔者认为,行使诉权是原告的基本民事权利,原告并未起诉其子为被告。《民事诉讼法》规某起诉必须是有明确的被告,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原告诉张某菁为被告,是因为张未经原告授权,即以原告的名义签订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将原告的房产证抵押并从典当行拿走6万元现金;原告诉典当行为第三人是因为典当行掌握着原告的身份证、华侨亲属证、房产证等,原告要通过诉讼从其手中要回这些证件;而李某钧既没有拿到现金,也未持有原告的房产证等证件,本案的处理结果与李也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李不应是本案的当事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997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房屋抵押贷款居间服务合同
担保合同,就是指债权人(担保权人)与债务人或第三人(担保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担保法律关系而为的法律行为,是担保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担保权人和担保人之间为明确
房屋抵押合同跟房屋贷款合同有区别吗?
房屋抵押合同哪些无效,  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是指房地产抵押合同因法律规定的原因而不发生创设抵押权效果。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主合同(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房屋合同可以私人抵押贷款吗?抵押贷款合同合同需要公证吗?
抵押房是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将部分物业抵押给银行贷款的一类房产。对于开发商而言,楼盘有抵押房实属正常,只要在销售之前还清抵押贷款,将抵押房解押就可以销
民间房屋抵押贷款要签几份协议?抵押合同和抵押贷款合同需要分开来签署吗?
关于房产抵押,一处房产在同一时间段,只能抵押一次,不能重复抵押。如果涉及司法查封或保全,同一时间段也只能进行一次。 夫妻间用于生活或经营期间的正常债务,属于夫妻
房屋抵押贷款合同
有法律效力的。
房屋抵押贷款合同
1、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后续医疗费、构成伤残的还有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财产损失等等,具体
房屋抵押贷款合同
你好! 你的行为相当于为你朋友的还债行为做了担保,如果你朋友不还钱,你的房产可能被通过拍卖等方式抵债。你的风险较大,可以喊你朋友给你提供反担保。如需帮助可联
房屋抵押贷款合同
涉及巨大利益,为避免将来的纠纷,建议你委托专业人士代理。
抵押的房子能出租吗
抵押的房子能出租吗
房屋抵押知识
开门撞人,有责任呜呜
按照责任认定书处理
学校要求我们跟随岗位实习,现在申请独立实习,拒绝了我的申请。我该怎么办?
学校强制要求实习,尤其是学校强制安排实习单位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要求学生去实习,是双方自愿的选择,而不是强制的措施。学校跟用人单位有劳动协议那也是学校和用人
家里有房子,可以申请低保吗?
你好,申请低保需要提交一下信息:1、低保申请书、承诺书、授权书;2、身份证、户籍索引复印件(原件备查);3、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4、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女士和成年男士有小孩,小孩判给谁。
判给谁视情况而定。不满2周岁通常归母亲;2-8周岁可协商或由法院判决;8周岁以上应尊重孩子意愿。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经济、抚养能力等因素。
未成年女士和成年男士有小孩,小孩判给谁
未成年女士与成年男士的孩子抚养权判决需分情况处理。不满两周岁一般归母亲;满两周岁可协商或由法院判决;八周岁以上需尊重孩子意愿。协商不成可及时起诉,确保孩子权益。
离婚几年后购房,缴纳契税时出现前夫名字,该怎么办
确认房产归属后,如果是个人财产,及时与前夫沟通协商处理,或向房管部门申请更名。如协商不成,可寻求法律帮助,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务必保留相关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咨询法律新規?被判首犯不于以减刑現在是否修改?
首犯减刑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申请减刑。具体选择应基于犯罪分子的具体表现,如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可依法申请。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