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纵论

更新时间:2012-12-11 22: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论文简述:强制拆迁的适用空间应该逐渐缩小,直至仅限于在至关重要的公共利益领域甚至消失。即使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也要保障强制拆迁对公民个人私权利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作者吕国华律师

  论文简述: 强制拆迁的适用空间应该逐渐缩小,直至仅限于在至关重要的公共利益领域甚至消失。即使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也要保障强制拆迁对公民个人私权利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

  作者 吕国华律师

  一、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强制拆迁

  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使得拆迁成为全国各地的一件大事。为了加快城市发展进程,我国的拆迁立法工作也步入快车道。鉴于2003年嘉禾拆迁的惨痛教训,国家迅速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了彰显城市发展的优先价值,国家拆迁相关立法赋予了强制拆迁的合法性。2001年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强制拆迁进行了清晰界定,并将这一权力赋予政府和法院两个强势部门。该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这样,政府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但获得了私人财产的定价权,而且获得了申请强制拆迁的权力。

  每一种权力都应当由其行使的边界,否则,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危害社会。当拆迁人(多半是开发商,近年来,政府的隶属机构、临时组建单位充当拆迁人的也有不少)和被拆迁人就拆迁房屋的补偿方式等达不成协议时,这一民事纠纷却无法被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拆迁双方就拆迁补偿等达不成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得受理。按照我国相关规定,解决这一民事纠纷必须通过政府,由政府进行裁决,从而将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升格为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对决。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公权力相对于私权利享有优先权,在拆迁中,后来加入的公权力强大到几乎不能抗拒的程度,其不但享有私权利对应财产的定价权,而且可以直接强制执行,甚至不需要动用司法权力。这种一方面为拆迁房屋定价,另一方面如果被拆迁人不服,又可以先行强制执行的格局彻底打破了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民法意义上的平等人格,拆迁人由于获得了公权力的护身符,从而在拆迁法律关系中获得了管理者的地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地拆迁中的“拆迁办”基本上都吸纳了开发商的成员。

  如果政府能够在裁决中扮演平衡的角色,似乎我们的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似乎应当让我们安枕无忧。但是政府不同于政府官员,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政府在法理上的以人为本的行政定位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政府官员都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政府的权力直接行使者正是政府官员,他们自身的素质决定了政府权力行使的规范程度。联系到近年来在征地拆迁、土地出让、工程招标等领域不断增多的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政府官员不但在裁决中没有扮演好平衡的角色,而且基本上和开发商成了利益上的“连体婴儿”。由于开发商相较于被拆迁人具有雄厚的财力,很多唯利是图的政府官员趋之若鹜,纷纷拜倒在人民币下。

  这些政府官员肆意挥霍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拆迁中喧宾夺主,酣畅淋漓的发挥着权力的威力,成为拆迁中的主角。律师执业生涯中,我一次次代理被拆迁人协商拆迁补偿事宜,见到更多的是政府官员,他们或者向被拆迁人甚至向专业的拆迁律师宣讲着一知半解、被曲解得面目全非的法律;或者眉飞色舞地劝导我的当事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晓以利害,不要以卵击石;或者干脆挥起大棒,进行恫吓。而最应该作为我们协商对象的开发商却很少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也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善良的被拆迁人经常把拆迁善良地理解为是私对私的事情,经历之后,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么简单。当公权力没有在拆迁的私权利冲突中扮演好平衡的角色,而是通过一边倒的支持一种私权利制约另一种私权利,拆迁的公正和公平性就被彻底打破了。

  强制拆迁也许能够解决一时的城市发展问题,但代价是高昂的。为了推进城市发展进程,不惜牺牲对公民私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甚至肆意践踏基本人权,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距甚远,从长远来看,必将让我们的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强制拆迁合理性驳论

  如果我们花点时间探讨强制拆迁的法律依据,也许是件有趣的事情。2001年,国务院制定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其效力位阶显然低于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更低于宪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从法律的层面宣告了对强制拆迁的限制。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只有为了公共利益,才可以征收个人的住宅,言外之意,为了商业利益,不可以征收个人的住宅。因此,强制拆迁最多只能存在于公共利益层面,否则,非为公共利益,不得征收个人住宅,更不得实施强制拆迁。然而,商业利益层面的强制拆迁并没有因为物权法的规定而烟消云散,放眼中国,为了建设商品房、商业大楼等商业利益实施强制拆迁的仍不在少数。

  物权法在拆迁领域被冷落,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不具体有关系,与我国当前的法治状况更有关系。宪法其实早就否定了强制拆迁,无论是关于公民个人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还是关于保障人权的规定,都是与强制拆迁水火不相容的。然而宪法司法化的滞后,让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没有哪个法院在审理拆迁纠纷案件中援引具有最高效力的宪法条款,即使物权法,对于大多数审理拆迁纠纷案件的法官来说,也似乎根本不值一提。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强制拆迁从一“出生”就是非法的。因为,我国立法法规定征收非国有财产必须制定法律。这里的法律显然是指狭义上的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而绝非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如果说,地方政府在非法拆迁、野蛮拆迁中表现拙劣,那么,中央政府在立法方面已经开了违法的先例。

  从应然意义上讲,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集体利益至上是我们一贯宣扬的理念。为了个人利益牺牲集体利益是可耻的观念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为了给强制拆迁的合理性辩护,有的人不惜扛起集体利益的大旗。强制拆迁真的有利于保护集体利益吗?即使能够保护集体利益,强制拆迁就具有了存在的正义性基础了吗?写到这里,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来一个宏篇巨著。人类是群居动物,群居就必然要协作,在这种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利益让人类越发感觉到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我始终认为,对每一个公民私权利的保护,才能促进集体利益的增长。个人和集体不仅仅是排斥的,也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如果强制拆迁为了公共利益,可以直接带来集体利益的增长,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解的。[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今天接到通知要强制拆迁,如果我家里有人他们可以强制拆迁吗?那么后果谁负责?
 第二十七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第二十九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被拆迁人于6月2号收到东明县建设局关于东明财富广场翡翠城开发建设项目房屋拆迁公告。拆迁期限很快就到了,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房屋拆迁安置补偿问题还未达成协议,就对房屋强制动拆的,被拆迁人可向当地政府请示裁决。政府部门会对房屋价值进行评估,对安置和补偿问题作出裁决。若对裁决结果还不服,被拆迁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请问2010年还可以强制拆迁吗?谢谢
法律上不允许的,但地方上野蛮拆迁的还是经常发生。 如满意,请采纳。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当天能出来一般初步调查没大问题。不过还得看具体情况,比如女方是否自愿。要是女方非自愿,可能涉嫌犯罪。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这情况属于被诈骗了。首先要收集好和店长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能证明被骗的证据。然后可以尝试联系店长,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恋爱关系不受法律约束,分不分手是个人自由。若他不同意,你要坚定表明态度,跟他说清楚感情已无法继续,让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吧,这个一般是不用充的,什么情况别人让你充。
具体看什么情况,可以看什么情况。这个材料,这个要看你鉴定材料,还有那些什么,还有你证明你工伤的员,还
嗯,这个月拿到,上个月这个月25号可以拿离婚证什么,那你那你是冷静期到了吗。
郭进律师
郭进律师
10分钟前
你好,目前你的主要法律诉求?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交的钱和发票金额不一致通常不正常,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假报销等情况,涉嫌违反税法。要是你多交了钱,可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