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及现状

更新时间:2019-04-25 20: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及现状(1)在对雇员作出职务发明原始权利的归属上,世界上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以日本、德国及美国为代表,权利首先归雇员,雇主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或者公司管理制度取得该权利;另一种以法国、英国、俄罗斯为代表,雇员完成的职务发明直接归雇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及现状

  (1)在对雇员作出职务发明原始权利的归属上,世界上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以日本、德国及美国为代表,权利首先归雇员,雇主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或者公司管理制度取得该权利;另一种以法国、英国、俄罗斯为代表,雇员完成的职务发明直接归雇主。尽管立法模式存在差异,但各国职务发明在发明创造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占据优势地位的情形并无不同。

  以日本为例,尽管其法律规定雇员发明创造原始获得专利的权利属于雇员,但事实上,公司在雇佣雇员时大多以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公司管理制度规定公司将继受雇员的发明创造,在日本,雇员发明占日本全部专利申请的97%(2002年数据),其中绝大多数专利申请者为日本公司、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形也大体如此,职务发明一般占全部发明创造的95%左右,这显示出职务发明制度的重要性,也表明两种立法模式的差异对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并无明显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在当代,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拥有雇员的绝大多数发明创造专利权,一方面能刺激企业的科研投入,促进高质量发明创造的产生及其产业化;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便于企业有目的地进行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整合相关专利技术形成竞争优势,从而钳制竞争对手

  (2)中国对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的立法采取第二种模式,即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直接归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在的单位,并且把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均归结为职务发明创造,就职务发明的范畴来看,中国比日本要广,且中国采取职务发明直接归属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在的单位,不需要通过雇佣合同约定或者公司管理制度规定来取得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然而自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累计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远远低于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从1985年4月-2006年2月,国内专利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中职务发明仅占36.9%,而非职务发明占63.1%,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而且国内专利的实施率很低,只有20%,低于发达国家,其中,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实施率就更低,这也表明,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制度的设计要把改善专利结构、提高职务发明专利比例、提高专利技术实施率作为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法律依据
详查专利权法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双方约定
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
对于专利所有权有无特殊约定?无特殊约定的一般属于发明人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法条
公司会举证其为职务发明,要求将专利权人变更为公司,或要求申请个人将专利权无偿转给公司,如果申请个人已经因此专利取得了一定收益,公司可以主张收益归入,有其他损失的也可以要求赔偿。 视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但首先是要明确权利归属
律师解答动态
因地下开采导致的房屋开裂,赔偿应基于房屋的实际损失,包括修复费用或房屋价值减少的部分。
你好!可以的有什么法律问题可以帮助你的
,报警后警察会尽力处理,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追回。
赵磊律师
赵磊律师
4分钟前
法院可能酌情认定公公的出资为“对双方的赠与”,但不会直接让公公参与房屋分割(除非公公能证明出资是“借
赵磊律师
赵磊律师
6分钟前
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及相关工程建设规范,堤坝作为重要水利设施,其建设需符合安全距离要求,一般与建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有公司营业执照是重要证据。你先整理好被骗的具体情况,像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合同等能证明被骗的材料。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首先得查看和老板签的租车合同,看里面对租金和租赁期限是咋约定的。要是合同明确是按周租,那老板要一年租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