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意识匮乏 拿来主义盛行

更新时间:2013-10-29 15: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剽窃他人作品,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据媒体报道,北京插画师王某称某卫视跨年演唱会盗用其5幅作品。负责该晚会视觉效果的导演x某就此回应称作者“千万不要学某些国内设计没有眼界和格局保守”。之后x某就其言论和盗图行为道歉,但措辞上只承认“借用”,称盗图与某卫视和某传媒无关,正与作者商讨赔偿事宜。

  常识告诉我们,“借”之所以不同于“盗”,是因为在“借”这一行为发生前,它征得了主人的同意,经过了主人的授权,而“盗”则往往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将他人东西据为己有,是一种偷窃行为。这一点是一个常识,毋须多言。然而,笔者想不通的是,赫赫有名的大导演,为何在“借”与“盗”的清晰界限中,模糊了自我,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事实上,将x导演的这番话放诸时代的大环境里细加考量,便不难发现:在知识产权意识尚未觉醒的当下,她的这番话只不过是出于一种习惯,其暴露出来的并不是“借”与“盗”在逻辑上的简单区分,而是整个社会版权意识集体匮乏的时代隐喻。

  版权意识匮乏的集中表现在于“拿来主义”的极端盛行。网络社会里,人们有了更多的参考资源,按理说,这些应该成为人们研究与发现的重要材料,可“快”时代的人们,往往选择另一条捷径,将复制与粘贴娴熟运用,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更没有对原作品知识产权的足够尊重。

  如果说人们的“复制、粘贴”行为源于投机取巧的惯有思维,那么,相关部门对这些行为的“熟视无睹”则从另一方面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滋长与蔓延。我国《著作权法》和《知识产权法》等都对剽窃、盗用、改编等侵权行为作了明晰规定,如《著作权法》第五章第四十六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剽窃他人作品,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换言之,我国在保护民众知识产权上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法律,然而,层出不穷的侵权案件,却是对这些法律的极大反讽。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些法律为何不被信仰,侵权的“恶行”为何一再得到鼓励?

  由此隐约可以看出,法律的不被信仰,最关键的还在于这个时代版权意识的集体沦丧,执法监督的软弱无力。当人们既缺乏“自律”又没有“他律”时,所谓的版权保护、所谓的法律条款,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无聊谈资。而这,正是这个时代版权意识式微的集体病症。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351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是个摄影师,一家杂志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了我的照片,并且作者改成了别人的名字,请问该如何维权
侵犯了您的肖像权,如果你的照片是你拍摄的,还侵犯了的版权。 可以发律师函或者警告函,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如果对方还不听,可提起诉讼维权。
老师打学生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请讲清楚具体是什么事情
网上购买的药品能不能退货?
您好,可以协商处理
你知道一个人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在营业厅能找到他的家庭住址吗?
法律分析:公民家庭地址是属于个人隐私,他人是无法单凭个人身份证号码而查询到当事人家庭地址资料的,因为身份证号码是无法直接体现。若公民因为特殊情况(如他人违法等行
焦作24小时法律咨询多少钱费用
法律分析:医疗费:按实际支出计算。法院一般按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据实计算。整容植皮费可列入医疗费范畴。后续治疗费用(取内固定费、康复治疗费等):
承德补缴养老保险滞纳金有封顶吗?
补缴养老保险有滞纳金。滞纳金的计算公式为,每月应缴社会保险费乘以欠缴天数乘以万分之五。投保人断缴时间越长,所需要缴纳的滞纳金就越多。如果是由于投保人所在单位的原
河源修建房子诉讼程序怎么规定
你好,具体什么情况呢,请讲详细点
济南离婚诉讼,无原则性问题,对方初次提起,被告方坚持不离,会直接判决不离么?
离婚诉讼一方坚持不离一般不会影响法院判决。一方坚持不离,如果法院认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不会影响判决。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坚持不离的,法院一般不会判离。原告对法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