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的认定和救济

更新时间:2012-12-18 22: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信息资源,在商业竞争中越来越显现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而昆山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属于工业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同时也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基地,人才的流动在这个城市日趋频繁。所以,人才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信息资源,在商业竞争中越来越显现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而昆山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属于工业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同时也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基地,人才的流动在这个城市日趋频繁。所以,人才流动导致的商业秘密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企业而言面临着重大的用工风险,显示出企业的管理盲区。

  近期,由于《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员工以较自由的离职权利,昆山甲企业即发生了15名技术员集体离职的事件,该15名员工掌握了甲企业基本上所有的技术资料和生产技能,受一家新成立的与甲企业同行业的乙公司利诱,从甲企业离职后随即加入了乙公司任技术人员,并将从甲企业带走的技术秘密用于新工作。企业管理者为之震惊并立刻向律师咨询如何解决。笔者参与了与某企业的讨论,认为本案是一起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典型案例,故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作出了如下分析。

  一、 何谓商业秘密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晓,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

  依据该条规定,商业秘密应当具备法律要求的以下条件:

  (1) 该项信息具有秘密性

  商业秘密首要的构成条件就是该项信息应当具有秘密性,即没有被任何人向社会公开。所谓向社会公开,是指向不特定的人员透露。企业员工因业务需要而掌握的秘密不能认为是向社会公开。其他企业因业务往来了解到经营者秘密的,如果有约定或者明知该项信息是他人的商业秘密,其他企业应当负有保密责任,该项信息不视为已对外公开的信息。他人窃取商业秘密但该秘密尚未扩散的,不视为已经丧失秘密性。企业使用技术秘密制造的产品公开出售,也不破坏其秘密性。

  (2) 该项信息具有商业利益性

  一项信息,不一定会立即转化为经济利益。所谓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潜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只要一项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就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要求。没有价值的信息,既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就不具有保护价值。

  (3) 该项信息具有实用性

  所谓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能够被企业实际使用于生产或者经营。一项信息具有实用性,并不意味着必须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经营。如果该项信息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间接的、有益的帮助,该项信息仍然应当认定为具有实用性。例如,阶段性的技术成果,往往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经营,但是,它是企业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对技术成果的最终完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它就应当被认定具有实用性。

  (4) 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这是认定商业秘密受保护的一项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对一项信息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对该项信息采取放任其公开的态度,则说明他自己就不认为这是一项商业秘密,或者其并不要求保护,那么,法律也就不会给予保护。

  从上述分析,本文案例中所涉的技术信息具有秘密性,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实用性,并且甲企业也加以知晓范围的限制,故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泄露商业秘密怎么办?
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协议并约定违约金。如果有 则按照违约处理 举证相对简单且可要求违约金。如果没有 则按照侵权处理 举证责任相对较大 切入要求对方赔偿 证明贵司遭受到了损失 且损失与该销售员的行为有因果关系。但均可达到要求对方停止泄露商业秘密的目的。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的相关条款 并且用人单位是有证据证明劳动者泄露公司机密的 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承担其损失的。
商业秘密泄露
什么代码呢,哪个公司的?
律师解答动态
这种情况不能直接认定医院有责任。医院虽知晓患者回家未阻拦,但不能等同于同意。患者擅自离院增加了风险。
能起诉。同学用照片制作表情包并发给他人,不道歉还影响到孩子,这可能侵犯了孩子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可以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三校生当兵对高考成绩一般没要求。只要年龄、身体、政治等方面符合条件就行。你开学大四,属于高校在校生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要是对事故赔偿有异议,可先和对方协商,把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说清楚,争取达成新赔偿方案。协商不成,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扫码可能会泄露信息,对方要手机号和验证码是很危险的行为,很可能是诈骗手段。你没给验证码是对的。建议你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这得看漏水原因。要是下水管在质保期内因质量问题漏水,找开发商负责赔偿;若因正常使用损耗等需公共维修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小孩弄坏你助听器,其家长有赔偿责任。但你打了小孩,也可能要对小孩受伤担责。建议和家长协商,说明小孩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4分钟前
虽然被骗300多块没达到立案标准,但还是得采取措施减少损失。首先,收集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这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