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

更新时间:2019-05-22 01: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概念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虽然《巴黎公约》最早于1883年由法国、意大利、巴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概念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虽然《巴黎公约》最早于1883年由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发起在法国巴黎缔结,但公约最初并没有出现反不正当竞争的专门条款,而是直到1900年布鲁塞尔修订文本时才将公约的内容扩展到反不正当竞争领域,该修订文本第十条之二的第二项规定:“凡在工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原则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1]

  德国1870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规定:“行为人在商业交易中以竞争为目的而未被善良风俗,可向其请求停止行为和损害赔偿。”

  而其他各国对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不正当竞争,如匈牙利《反不正当竞争法》使用的概念,是指包括垄断、限制竞争行为在内的所有破坏竞争的行为;狭义的不正当竞争,如日本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使用的概念,是特指除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之外的破坏竞争的行为。[2]

  我国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将“自由竞争法”(即反垄断法-作者注)和“公平竞争法”(即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结合规定:“公平法规范之后半部乃公平竞争法(即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台湾公平法立法意志认为事业于公平竞争之基础上,始能促进资源之合理分配及提高事业经营效率,并间接嘉惠消费者。”[3]

  法国学者塞特。戈尔认为:“凡利用欺诈的手段出售其产品,目的在于从他人所取得的现状取得利益,或是他人的商品或企业解体,其中包括尚不足以使其商业市场之全部或者一部分受到打击的行为,均应视为实现经济竞争中的不正当竞争。”[4]

  我国国内学者认为:“不正当竞争,主要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胁迫、利诱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商业惯例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5]“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市场竞争活动中,损害国家、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利益,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6]“不正当竞争是指违背商业道德与法律,不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以不正当手段与方式谋求经济效益的行为。”[7]“所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就是经营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争取交易机会的行为,而不正当手段则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手段。”[8]“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的是具体、个别生产经营者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商事领域的竞争超出正常竞争所允许限度的一种表现,这种限度由某一社会的一般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所决定。”[9]

  尽管国内外立法和学者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但是根本上将其界定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行为。无论在立法上采用广义或者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和宗旨是截然不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旨是静态地保障个别主体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它是传统民事侵权法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提升以后,向商事及公法领域的一种自然延伸。这种延伸表现为从法律上具体确认市场竞争中的特殊侵权形式,以及不同程度地令行为人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法律适用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事后救济、不告不理。”[10]

注释;

  [1] 参见潘静成、刘文华主编:《21世纪教材-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页。种明钊主编《竞争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页。

  [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条法司:《现代竞争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3] 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94页。

  [4] 戴魁生、邵建东、陈立虚著:《竞争法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条法司:《现代竞争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6] 张德霖著:《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页。

  [7] 戴魁生、邵建东、陈立虚著:《竞争法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

  [8] 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9]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史际春教授谈〈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载《手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页。

  [10] 史际春著:《关于中国反垄断法概念和对象的两个基本问题》,载王晓晔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第39—60页。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判断不正当竞争的标准是什么
不正当竞争的判断需综合考量,具体包括: 1. 主体需为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 2. 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不正当行为; 3. 该行为已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权益; 4. 行为与损害间需有因果关系; 5. 行为主体需有主观过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关键区别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在于手段是否合法以及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用非法的、违背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进行竞争。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并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法所定义的经营者,包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是什么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在于手段是否合法、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此外,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也必须遵守本法的各项规定。具体来说,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其他方式,实施以下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1. 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 2. 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 3. 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实施不兼容; 4. 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律师解答动态
不要轻易缴纳任何费用。一定要查清楚他们的资质再去操作,这样才会安全了解情况,需要时间,你现在有时间沟
胥斐律师
胥斐律师
14分钟前
你好看到你留言,是有什么法律问题呢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4分钟前
个人占地恢复耕地后能否获得复耕补偿,要看有无相关约定或政策。若有协议明确占地恢复耕地有补偿,那可按协
党东月律师
党东月律师
16分钟前
14周岁未成年人在拼多多花2747元买显卡,该交易通常是不成立的。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第一百四十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19分钟前
单位没有权利进行罚款,除非是克扣绩效,需要结合你的工资结构和劳动合同判断。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9分钟前
支付宝转账被骗3500有可能追回。首先要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明被骗事实。然后尝试联系支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20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