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的统一规范有奖销售

更新时间:2019-05-22 07: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有奖销售在日益趋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促销手段之一,但考虑到有奖销售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和引诱性,如果不当使用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故我国在制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初即将该种活动纳入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范之中。虽

  有奖销售在日益趋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促销手段之一,但考虑到有奖销售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和引诱性,如果不当使用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故我国在制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初即将该种活动纳入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范之中。

不正当竞争

  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有奖销售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但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制订于1993年年初,当时市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包括立法者对于有奖销售的认识也受时代和认识的限制,仅在该法第十三条对禁止进行的有奖销售活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已经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执法监督管理的需要,亟需修订。

  一、修订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有奖销售条款的主要理由

  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有奖销售条款的主要理由如下:

  1、《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有奖销售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对有奖销售明确的引导性规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仅规定了三种不得从事的有奖销售活动,即: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使用以禁止性规范进行立法的模式,而且同时也没有其他相配套或衔接的法律调整和规范合法的有奖销售,使得使公众特别是经营者无法全面了解和认识有奖销售活动,更不能对实施有奖销售活动的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2、有关有奖销售的地方立法不统一,解释混乱。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国家工商局在1993年就颁布了《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而且从第一个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地方性法规《海南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制订的地方性法规达二十七个之多,其中几乎都有有奖销售的规定。

  这些法规要求企业在有奖销售中标明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极不统一,如最高奖金额、总金额、数量、质量(云南、河北、重庆、浙江、四川、河南、福建)、设奖等级、品牌(湖北)、型号(湖北、山东)等等。原来是要加强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越解释越混乱,使得经营者根本无所适从。

  3、《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有奖销售的规定及其解释在某此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随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奖销售活动的形式也日益新颖,特别是随着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品或服务进行有奖销售的方式越来越多,如通过给予网络虚拟货币或账号的形式进行兑奖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兑奖方式,如果仍然适用原来的法律规定或解释,经营者可能根本无法操作。

  二、修订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有奖销售条款的建议

  为此,对修订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有奖销售的规定提出如下建议:

  1、根据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法律允许的有奖销售进行严格定义,明确活动标示内容,让企业有奖销售活动有法可依;

  2、根据目前社会条件和执法经验,科学界定禁止实施的有奖销售活动的范畴;

  3、在对违法有奖销售的行政处罚上要区分不同情况,对于仅是规则有漏洞而没有欺诈故意的有奖销售活动应着重于规范,尽可能采用责令改正的方式对经营者进行正确引导,而对有欺诈故意的有奖销售则采用严厉惩处的方式进行禁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有奖销售有哪些?
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行为,会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利用物质、金钱或其他经济利益引诱购买者与之交易,排挤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们公司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是否构成不正当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诽谤行为; (7)公用事业和独占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8)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9)压价销售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10)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 (11)招标投标中相互勾结排挤竞争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界定: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市场竞争为目的。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多方利益。
律师解答动态
店里承诺满4年原价回收,这构成合同约定,现10年去回收却不履行,属于违约。你可先和店里协商,要求按承
伤情怎么样,可以说一下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5分钟前
这得看当初购买或租赁储物间时,合同有无对管道情况进行说明。若合同没提,而有管道影响使用,可与对方协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2分钟前
遇到这种情况,可要求重新鉴定。收集好医院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能证明受伤情况的材料,找其他有资质机构
你好,很高兴为你提供优质的服务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7分钟前
遇到抖音被人私信辱骂,首先要保留好辱骂的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然后可以在平台上对该用户进行举报,让平台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1分钟前
这种情况确实让人觉得不公平。首先得看看单位关于分房有没有相关规定或政策,若有文件明确退休人员没资格分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