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鉴定不是绝对真理?

更新时间:2012-12-18 18: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2月21日《南方周未》的《石破天惊的裁决:指纹鉴定不是科学》一文,表明了司法界对刑事诉讼中一项公认的成熟的鉴定技术,提出了质疑,让我们感到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它昭示人们:司法实践中要理智地对待每一份证据,不能让那些打着科学代言人幌子的人,以科学的名义
2月21日《南方周未》的《石破天惊的裁决:指纹鉴定不是科学》一文,表明了司法界对刑事诉讼中一项公认的成熟的鉴定技术,提出了质疑,让我们感到世上没有 绝对的真理。它昭示人们:司法实践中要理智地对待每一份证据,不能让那些打着科学代言人幌子的人,以科学的名义侵犯公民的权利。

  指纹鉴定,百年以来作为一门侦查技术,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系列的事实表明,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指纹鉴定受到了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差错。

   细读了同日《南方周末》的《指纹的黑色档案》,我才发现指纹鉴定错误,本可以通过指纹鉴定本身来纠正,这样的机会只不过由于起初的不仔细而被忽略了。说 到底,认为指纹鉴定不是科学,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据近期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兼法庭科学家詹姆斯·斯塔尔斯说,该判决向指 纹鉴定人员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宣称一个指纹与另一个指纹相匹配之前,你最好再检验一下。”

  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指纹鉴定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指纹鉴定仍是刑事侦查中可依赖的技术之一。

  首先,指纹鉴定人员要有敬业精神、工作认真细致,不能敷衍塞责。要做到这一点,仅期望于鉴定人的良心是不可靠的,因此就需要引入最关键的一点:这就是需要赋予被告人制约鉴定人的权利,防止其滥用鉴定权。

  其次,应树立质证意识,杜绝仅凭指纹鉴定这一孤证来认定犯罪,确立刑诉法确立的任何证据都要查证属实的证据意识,只有在证据之间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况下才能据以定案。

  最后,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真理的相对性原则。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是相对的,并不是毋庸置疑的绝对真理,它的科学性既受到鉴定人的技术水平、敬业精神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到验材、仪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在司法实践中因鉴定结论错误导致的错案并不鲜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 鉴定。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以当事人权利制约鉴定人的精神,对保证案件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该规定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page]

  不 告知的原因往往是:一、以侦查工作需要保密为借口,而不告知;二、怕重复鉴定,增加费用支出;三、验材消失,使得重新鉴定成为不可能,同时也就失去了告知 的意义(比如凶杀案件中,一经鉴定即将尸体火化,使得复检没了可能)。归根到底,不告知案件当事人重新或补充鉴定的权利,骨子里还是迷信鉴定结论的科学 性,认为不需要告知,从而使有关当事人失去了对错误鉴定要求复核的救济权利。

  笔者认为鉴定结论作为一个重要的证据,侦查机关有义务告 知被告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实体和程序并重,执法必严的法制精神,在维护了有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道纠错机制以维护了鉴定结论的科学 性。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严格执行刑诉法第121条,绝不能将其虚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指纹鉴定的原理,方法,程序,及申请书
现你的情况描述不够全面,如需具体咨询或帮助,可与我联系面洽。以上意见供你参考!
律师解答动态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6分钟前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按规定停车的车辆负主要责任,但开门方也需承担部分责任。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17分钟前
你好,如果公司强制员工休息或不合理安排排班,目的是故意克扣员工全勤奖,那么可能涉嫌违法,可向劳动监察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1分钟前
建议先查看快手封禁原因,若涉及法律问题,可咨询律师处理。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1分钟前
请提供封禁具体原因及证据,以便分析是否涉及法律问题,协助申诉或维权。
刘威龙律师
刘威龙律师
27分钟前
你好,很高兴为你提供法律服务。
温雅琳律师
温雅琳律师
28分钟前
回复下你的联系方式,方便进一步沟通
党政律师
党政律师
30分钟前
你好,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详细说一下情况,以便给你更好的解答。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