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更新时间:2019-01-04 13: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任何犯罪的产生都是由原因的,只是主观恶意大小的问题,因此我国法律对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法院对此罪的判决应当适用该法条。那么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接下来大家阅读并了解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文章。

  一、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罪可以是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述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二、虚假诉讼的成因分析是怎样的

  虚假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病象,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民事活动所遵循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与权利自主处分原则及民事审判权的被动性特征客观上为虚假诉讼提供了滋生的条件与生存的空间。民法属于私法,法律对待民事关系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和权利自主处分的原则。只要双方当事人形成合意,法律就应予以尊重。另一方面,法院民事审判权呈现被动性的特征。被动性要求法院不能主动介入、干预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诉讼中采用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方式。原、被告是对抗的双方,法院是中立的裁判者。当事人提出主张、答辩、抗辩、放弃、承认、变更、调解与和解等,均具有自主性。对当事人的自认行为,自主处分行为,达成的和解、调解协议只要不违法,法院均不应否定。民事诉讼的这种性质为虚假诉讼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只要虚假诉讼双方当事人互相串通,虚构事实与证据,从表面上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诉辩双方对事实和证据没有异议,法院就不大可能去审查双方证据和民事法律关系的真实性。正因为如此,虚假诉讼者往往能轻易得逞。

  2、证据制度的不够严密为虚假诉讼的得逞提供了可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7种证据的形式要件,即证据的外在表现形态,而没有规定证据的本质属性。而外在形态只是一种载体或形式,至于这种载体所记载的内容的属性,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证实民事行为真实性的恰恰是其内容属性,不是载体本身。由于法律没有规定证据的本质属性,因而为虚假诉讼者任意编制证据提供了机会。实践中对一方提供的证据,对方如无异议,法官即予认定,而不管证据本质属性上是否真实。

  3、法律规制力度不够,导致虚假诉讼者所能获得的非法利益或达到的非法目的较之法律风险与代价严重失衡。虚假诉讼的违法性和应受谴责性人所共知。进行虚假诉讼是要冒一定的法律风险的。但是虚假诉讼者在种种非法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会忘却风险,而选择非法利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法律规制力度不够,使得进行虚假诉讼的法律风险大大小于虚假诉讼所能获得的不法利益。有人将这种现象归结到这些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够强,这实际上与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强不强并无大的联系。因为进行虚假诉讼的人必然是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和诉讼技能的人,或是以这类人为幕后指使的人,一个不懂法律知识和诉讼技能的人是不具备虚假诉讼的条件的。这些敢于知法犯法、铤而走险的人,通常是高智商的法律专业人士,而并非无畏的无知者。虚假诉讼的进行也是这些人对非法利益与法律风险进行衡量后的选择。

  4、部分法官的素质不够高。虚假诉讼的得逞有赖于法院的司法权,即必须利用诉讼手段获得裁判。越过法官这一“关”,是虚假诉讼得逞的必由之路。因而法官素质的高低与虚假诉讼的多少直接关联,法官素质越高就越能遏制虚假诉讼的发生,反之亦然。现实中也有极端的例子,极个别法官与虚假诉讼者狼狈为奸,里应外合,炮制假案。这也是个别法官素质低下的表现。

  三、虚假诉讼的具体特征表现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有共同点:

  1、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

  2、行为人均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

  3、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4、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但两者又有各自的特征:

  不同点:

  1、虚假诉讼的参与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

  2、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不具有对抗性,即便有,也是“虚假”的对抗,已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恶意诉讼一般是单方的恶意诉讼行为,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因而仍具有对抗性。

  3、侵害的对象不同。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因为虚假诉讼的合谋者,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其侵害的对象不可能是相对方,只能是第三者。而恶意诉讼侵害的对象通常仅限于诉讼相对方,而不会是第三人。

  4、虚假诉讼的原、被告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因为他起诉的主体、事实、证据纯粹是子虚乌有;而恶意诉讼原、被告之间可以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一类。

  因此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虚假诉讼的成因分析是怎样的,还介绍了关于虚假诉讼的具体特征表现的相关知识等相关信息。这些都是大家需要了解的知识,若还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咨询找法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虚假诉讼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
虚假诉讼罪的量刑视情节而定。轻微情节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关于构成虚假出资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呢?
虚假出资罪量刑标准明确。个人犯罪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单位犯罪则对单位及直接责任人员处罚,具体依据犯罪情节定。
虚假诉讼的量刑金额准则是如何设定的
虚假诉讼罪量刑依情节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还需对直接负责人员处罚。及时处理可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方便描述具体案情,进一步详谈给出解决方案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32分钟前
电动车高架桥逆行被撞,责任划分需根据具体情节,建议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
褚书晓律师
褚书晓律师
36分钟前
你好你咨询的是刑事案件的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小时前
立即报警并保留所有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便警方立案侦查。
你好,这边法律问题是纠纷吗,不合理可以起诉
你好具体什么情况需要深入了解才可以给到判断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