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羁押有哪些情形
更新时间:2017-08-18 14: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羁押,我国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不能超过2个月,要是有特殊情况的话最长不能超过7个月。实践中,有的司法工作人员往往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超期羁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超期羁押有哪些情形。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主要有:
1.未及时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导致超期羁押。
2.在刑事拘留后转报劳动教养期间未改变强制措施而导致超期羁押。
3.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迟迟不能宣判而导致超期羁押。
4.案件在刑事诉讼流程的交接过程中导致超期羁押。
5.在案件上报请示或审批阶段出现超期羁押。
(二)变相的超期羁押(“虚超”,实际未超期)主要有:
1.不认真执行有关换押制度容易出现超期羁押。
2.办案单位所认定的有别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姓名与关押的不一致,由于未及时沟通信息而出现超期羁押。
3.由于办案单位与羁押场所在相互衔接工作上出现脱节而导致超期羁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股东诉权有哪些情形
你好!具体包括:
一、公司股东撤销决议之诉。
二、公司股东的知情权之诉。
三、公司股东股份回购请求之诉。三、公司股东股份回购请求之诉。
四、股东代表之诉。
五、股东直接之诉
六、公司股东解散公司之诉。
可以电话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