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更新时间:2012-12-18 21: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刑法第385条对受贿罪是这样定义的: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这就从立法上明确了“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那么,为什么“利用职务之便”是构成受贿罪所必要的客观要件以及“利用

刑法第385条对受贿罪是这样定义的: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这就从立法上明确了“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那么,为什么“利用职务之便”是构成受贿罪所必要的客观要件以及“利用职务之便”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呢?笔者有以下观点:

  一、“利用职务之便”这所以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取决于以下因素:

  1、“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成立的前提。人尽皆知,行贿人要取得的利益,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得以实现的。行贿人所追求的利益,倘若脱离了受贿人的职务,只能是一种空想。假如受贿人不具备一定的职务便利条件,那么,他既不会成为行贿人的行贿对象,也失去了向他人索贿的条件。所以,受贿人的职权、职务乃是行贿人取得利益的一种保障。而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够有人向他交付一定的财物,就是因为他手中掌握了一定的职权,可以为行贿人谋取利益。否则,如果无职无权,没有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条件,行贿人怎能向他行贿?国家工作人员又怎能承诺行贿人的要求,并为其谋利呢?可见,行贿人行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均以有一定的职务为前提。

  2、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利用职务之便为前提去收受财物,是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如果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是不能构成受贿罪的。或者是一般的违法行为,或者是构成其他罪。如: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等。虽然这些犯罪也是索取或收受了他人的财物,但他并不是利用职务上的权力所得,所以不构成受贿罪。因此,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物乃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志。

  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所以是构成受贿罪的必要条件,是我国长期以来同受贿犯罪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借鉴一切有益于人民的经验之所在。它不仅为我国司法实践所证实,也是世界上若干国家所公认的原则之一。

  二、所谓“利用职务之便”应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工作人直接利用法律赋予自己的职权为行贿人谋利。这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最常见的,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国家工作人员亲自履行自己的职务范围内应该履行的职责为他人谋利;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放弃履行职责为他人谋利;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不正当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给他人谋利。

  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所造成的方便条件为他人谋利。简而言这,这种方便条件与其担任的职务是不可分割的,利用这种方便条件来索贿、受贿,无异于“利用职务之便”。它同样会造成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国家机关职务活动的廉洁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 必要要件 选择要件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包含关系
主观要件是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客观要件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紧急救助行为若能满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法律要件时,应优先适用 该要件 ,这里的该要件是哪个要件?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现实危险。如有帮助请给予评价,您的评价是我的动力。祝好!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公司先让实习后又不让来,这属于违约行为。你因公司要求租房产生损失,可找公司协商赔偿。带上租房合同、付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遇到这种情况,先保留好诱导办卡、未经确认点酒水的证据,像消费记录、聊天记录、监控等。然后和KTV协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男性正常退休年龄是60周岁,71年出生的话,正常2031年可退休。不过从失地农民保险转社保,要考虑社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你和已婚妇女以夫妻名义生活5年,双方可能涉嫌重婚罪。至于被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可收集转账记录、聊天记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9分钟前
若360借款平台工作者借了钱不还,可先与对方友好沟通,要求其还钱。若沟通无果,可收集借款证据,比如转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3分钟前
家属不需要给警察出出差旅费。警察执行公务产生的费用由相应经费保障,不应由家属承担。遇到这种情况,若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5分钟前
这得看原物业公司是否维持或提高待遇让员工续签。若原物业不续签,要按工作年限给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8分钟前
这可能遭遇了诈骗陷阱。别轻易给钱,先保留好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若已给钱,尝试联系对方要求退回,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