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4-04-04 14: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借款纠纷中,欠债人玩人间“蒸发”,讨债人情急之下向警方报案,声称对方偷走11万元现金。警方将原本是欠债的人列为重大盗窃嫌犯进行网上追逃并抓获后,证实这是一起假案。最终,报假案的男子被法院以诬告陷害罪判处缓刑。那么,到底什么是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呢?看看下文就知道了。

  摘要:借款纠纷中,欠债人玩人间“蒸发”,讨债人情急之下向警方报案,声称对方偷走11万元现金。警方将原本是欠债的人列为重大盗窃嫌犯进行网上追逃并抓获后,证实这是一起假案。最终,报假案的男子被法院以诬告陷害罪判处缓刑。那么,到底什么是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呢?看看下文就知道了。

  一、什么是诬告陷害罪?

  1、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

  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

  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

  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

  2、诬告陷害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成为刑事侦查的对象或卷入刑事调查或刑事诉讼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4、诬告陷害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其动机可多种多样,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甚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

  二、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则不构成诬告陷害罪。以上就是对什么是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问题的解答。如果您还有别的问题需要咨询,建议同刑事法方面的律师取得联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如下: 1. 主要元件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公民; 2. 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他人,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到刑事调查; 3. 犯罪手段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以职务为基础,滥用职权或者假公济私,诬告陷害罪不需要使用职权; 4. 陷害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诬告陷害罪可以是任何干部和群众。
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界限具体如下: 1. 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 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 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 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 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有什么区别?
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报复陷害罪是为了报复陷害他人,诬告陷害罪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为目的;报复陷害罪则表现为行为人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诬告陷害罪是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第二百五十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你这明显遭遇网络诈骗了。当务之急,先尝试通过注册时的其他方式找回账号,按找回流程操作。要是找不回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款没到账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系统延迟、提现操作有误等。先查看提现记录和相关提示,确认操作是否正确。若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