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如何处理?

更新时间:2012-12-18 18: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如果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时,应当将漏罪与前罪进行并罚。具体并罚方法,对漏罪定罪量刑,然后把前罪所判处的刑罚与漏罪所判处的刑罚,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已经

  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如果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时,应当将漏罪与前罪进行并罚。

  具体并罚方法,对漏罪定罪量刑,然后把前罪所判处的刑罚与漏罪所判处的刑罚,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已经执行的刑期不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例如,某人犯抢劫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执行10年后,又对其漏的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这时,就应当将前罪所判刑罚15年有期徒刑与漏罪判处的8年相加,在20年以下、15年以上决定应执行的刑罚。如果决定执行19年有期徒刑,那么,减去已经执行的10年,犯罪分子实际还要服刑期是9年。

  对漏罪并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论漏罪是一罪还是数罪,都应独立判决。漏罪是一罪的,先对该罪定罪量刑,再与前罪并罚。如果漏罪是数罪,应当先将漏罪分别定罪量刑,再将所判处的各个刑罚与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并罚,而不应先对漏罪并罚。例如,某人犯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3年后,发现他过去还有抢劫罪和盗窃罪没有处理,于是法院对这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有期徒刑4年,那么应在20年以下10以上决定应执行的刑期。

  2.如果原判认定被告人犯数罪,依照数罪并罚原则,决定了执行的刑罚。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有漏罪,并对漏罪判处了刑罚后,是与前罪决定执行的刑罚并罚呢,还是与前罪所判处的数个刑罚并罚呢?正确的作法是,应该将漏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所决定的刑罚实行并罚。例如,某人原判决认定其犯有抢劫罪、盗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年和有期徒刑5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其还犯有诈骗罪,并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此时应将12年与3年进行并罚,在15年以下、12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罚。而不能将原判的两个刑罚(8年、5年)与漏罪所判处的刑罚(3年)进行并罚。因为,原判决所作的数罪并罚的决定,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如果采取将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数罪并罚,就等于否定了原判决的法律效力。

  3.如果漏罪与前罪属于同种犯罪,也应实行并罚。因为原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我们不能因为发现了前罪同种的漏罪而推翻原判决,重新量刑。所以只能对同种漏罪单独作出判决,再与原判决决定的刑罚执行并罚。

  4.犯罪分子刑满释放后,发现其在原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处理,如果漏罪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的,则应当依法对漏罪单独定罪量刑,而不应与前罪并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缓刑执行完毕后,发现缓刑期犯新罪,怎么处理
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处理: 1.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相关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2.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刑罚执行完毕后发现漏罪的处罚
对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罪犯有漏罪或者又犯新罪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既有漏罪又犯新罪的情况应如何处理没有规定,对此人们主要有两种意见
刑法执行完毕后发现漏罪怎么处罚
刑罚执行完毕后发现的漏罪的,应当单独进行定罪量刑,不能与前罪进行数罪并罚,也不构成累犯。漏罪的追诉时效应该从犯罪之日开始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应当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开始计算。 追诉期限按照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进行计算。
律师解答动态
一般情况下,学校不能仅因胳膊上的自残性疤痕拒收学生。教育平等受法律保护,学校不应歧视有此类情况的学生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先别着急,咱们得冷静处理。首先要把和对方交流的记录、转账记录啥的都保存好,这是很重要的证据。回忆一下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4分钟前
药店错误指导用药若造成损害,可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你得先收集证据,像购药凭证、病历、诊断证明等,证明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若支付限额且实名认证的家长在外地付不了钱,可先尝试让家长通过线上身份验证方式完成认证以解除限额。若线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仅靠电话和名字很难直接查到他人身份信息,私自查询他人身份信息是侵犯隐私的行为。解决方案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9分钟前
新生儿通常可以随父母落户。虽然拆迁没要安置房、原户籍地无其他房屋,且父母在城区买房但户口还在拆迁地,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4分钟前
公司无故罚款是不合法的。公司没有罚款权力,这种行为侵犯了员工权益。你可以和公司沟通,指出其行为违法,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6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以收集楼下制造噪音的证据,比如录音、录像等。之后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对方停止侵权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