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说诈骗犯罪案件疑难问题

更新时间:2016-12-16 15: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如何认定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行为人客观方面是否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藏真相的方法和手段?下面通过案例为您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

  1、如何认定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案例:某女说自己能买伊维克车,通过与民航方面关系能够拉客挣钱。被害人信以为真,付款70余万元。某女收钱后没办事,被害人多次提出要某女还钱。在被害人索要未果即将诉至法院之前,某女提出要转款还钱,而被害人拒不收款坚持起诉。某女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对此,应认定其主观故意不明显。

  2、如何认定行为人客观方面是否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藏真相的方法和手段?

  案例:被告人厉某,有公司注册1000万元,未年检,被吊销营业执照,被认定构成诈骗罪。厉某借款20多万元,启动公司。高某与厉某签订转让股权协议。后高某找孙某投资,谎称在某地有10万平方米项目,需孙某提供前期费用200多万元。高某作为公司法人代表,请厉某帮忙出面与孙某会面,就说公司是高某所有。诉讼中,厉某是否构成诈骗罪?对此争议较大。厉某虚构事实隐藏真相的手段不明确,在案证据没有一份能够证明其明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有没有关于贷款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你是学术上用,还是你遇到了什么事情?
刑事案件案例
构成轻伤才能构成刑事犯罪,可以去报警
律师解答动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