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中向第三人勒索财物要件的相关问题

更新时间:2012-12-18 1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绑架罪中向第三人勒索财物要件的相关问题绑架罪是最为严重的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之一,它的法定刑最低是十年有期徒刑,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只有绝对的确定刑——死刑。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刑法对绑架罪社会危害程度的评价是极大的。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主要

    绑架罪中向第三人勒索财物要件的相关问题  

      绑架罪是最为严重的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之一,它的法定刑最低是十年有期徒刑,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只有绝对的确定刑——死刑。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刑法对绑架罪社会危害程度的评价是极大的。

      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主要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同时还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在勒索财物方面,绝大多数法学者都认为,其勒索的对象只能是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人。如认为“对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包括单位乃至国家)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是利用第三人担心被绑架人的安危而‘赎回’被绑架人”;①如“所谓勒索财物,是指行为人在绑架人质以后,以一定方式将绑架人质的事实通知被绑架人的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并以继续扣押人质或加以杀伤相要挟,勒令其在一定时间内交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财物,以换回人质”;②又如“绑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而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③但是笔者认为,考虑到绑架罪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其侵犯的客体主要在于公民的人身权利上等因素,应该取消向第三人勒索财物作为索财型绑架罪的要件之一的限制。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

      一、从法律规定上看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从这一规定中可以得知,我国刑法把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绑架劫持他人的行为和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统一界定为绑架罪。即绑架罪有三种行为方式:一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的行为;二是绑架他人作人质,以达到满足其不法要求的目的;三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但是,我们无法得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其勒索对象必须是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人的结论。另外,我国有关绑架罪的司法解释当中也没有涉及到勒索财物对象的问题。因此,把“向第三人勒索财物”作为绑架罪的要件之一这只是一种学理解释,而学理解释的性质是属于理论性的探讨,在法律上不具有约束力,更不能作为司法机关办案的依据。

      二、从立法精神上看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俗称“绑票”。我国古代法律中没有这种罪名的规定,唐律、明律将这种绑架行为分别规定在强盗罪或恐吓取财罪之中。④绑架罪是近现代西方社会一种常见的犯罪,在旧中国更是青帮黑社会惯盗悍匪常用的劫财勒钱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就绝迹了。所以,我国79年《刑法》中也没有设置绑架罪罪名。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绑架这一严重犯罪开始死灰复燃,不仅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犯罪行为,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规定处罚”。1997年刑法修订时又作了修改,绑架罪成为一种新增加的罪名,其外延包括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他人作人质的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最新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商业秘密。 所谓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罪首先要认定对象是否商业秘密。 因此必须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商业秘密所规定的要件。所谓“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该信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所谓“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有确定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所谓“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其内容;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等防范措施;在涉密信息的载体上标有保密标志;对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码或者代码等;签订保密协议;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确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 通过反向工程破解出他人的技术秘密,算不算侵权?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所谓“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2号)的规定,通过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的,不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但是,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他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为由主张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持。 关于通过反向工程破解出他人的技术秘密,算不算侵权的问题,一些地方高级法院也有类似规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苏高法审委[2004]第3号)第十六条规定,通过反向工程获取商业秘密的,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但产品系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除外。 ( 二 ) 客观要件 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要件包括: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四)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五)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 三 ) 主体要件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构成本罪主体。 单位犯本罪的,对其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四 ) 主观要件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而实施犯罪,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情节。
轮奸罪的特征和够成要件
二人以上违背妇女意志,强行发生的性行为。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你是什么案件情况的,可以详细描述
你好,可以介绍一下事情经过吗?把事情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描述清楚,你需要解决什么法律问题。
你好,可以介绍一下事情经过吗?把事情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描述清楚,你需要解决什么法律问题。
你好,可以介绍一下事情经过吗?把事情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描述清楚,你需要解决什么法律问题。
你好,可以介绍一下事情经过吗?把事情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描述清楚,你需要解决什么法律问题。
你好,是否有相关的证据,可以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