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索债务看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6-01-14 14: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现实生活中,因追债而限制债务人人身自由的事情屡见不鲜,而根据债权人追取的债的性质和数额的不同,限制债务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刑法上又有不同的认定,有的认定为绑架罪,有的认定为非法拘禁罪,那么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到底如何区分呢?

  绑架罪非法拘禁罪二者都是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绑架罪的构成不仅要求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且要求有勒索行为或提出其他非法要求的行为。非法拘禁罪的构成仅要求行为具有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二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很好区分。但对以索债而绑架、扣押人质的案件,实践中应如何定性?

  采取绑架人质的非法手段,迫使他人偿还债务的行为,从表现形式上看与绑架罪相似,但实质上与绑架罪却存在很大的区别。其根本的区别是绑架他人追要债务目的是为了索取自己的财物,以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只是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不符合绑架罪双重客体的要求,不构成绑架罪,应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上述是以追要合法债务绑架、拘禁他人按非法拘禁罪处罚,但是以追要非法债务绑架拘禁他人的,应如何对行为人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6月30日通过的《关于对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行为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既按非法拘禁罪处罚。

  对于索取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在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对待?

  如被告人甲在某村放赌时,该村村民乙欠其赌债10000元,一天甲将乙劫持其住处,伙同他人对乙进行欧打,强迫乙给家人打电话拿40000元钱赎人。后乙的家人如数将钱交给甲,随后甲放乙回家。该案是定非法拘禁罪,还是定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还是定绑架罪。笔者认为以数罪处罚是不妥当的,因为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一个行为不能构成数罪。本案以非法拘禁罪论处也是不妥当的,因为甲勒索的金钱高于乙所欠的赌债,且高出部分较大,具有非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甲勒索取的金钱超过债务的数不大,可认定主观目的不是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该案甲索取的金钱大于乙所欠的赌债,其中超出债权数额的部分较大,具有勒取财物的目的,且甲对乙采取了胁迫的手段,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实践中,如何认定索取超出债权数额部分的大小,这类型的案件可参照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1000—3000元为数较大,因为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样参照实践中易于理解和操作。

  对于索取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案件应如何处理?

  如甲借给同学乙5万元,双方约定两年后偿还,一年后甲妻向乙要回此款,在甲妻还未将要回借款的事告知甲时,便遭车祸身亡。两年后甲向乙要借款,乙称已给其妻。为此二人反目成仇,甲就绑架了乙的儿子要求乙还钱赎人。本案中,甲、乙的债权债务关系虽然已不存在,但由于缺乏证据,乙无法证明已还甲的借款。甲出于索取借款的目的而绑架乙的儿子,不构成绑架罪,应对甲以非法拘禁罪论处。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这类案件所涉及的债务必须是以双方实际存有债务为前提,如果以根本就不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借索债扣押、拘禁他人的,应以绑架罪论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区别有那些?
1.这个问题很宽泛,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答案。2.我来讲一个实务中的细节方面吧,比如在追要货款的时候,将欠款的人给关起来的,向其本人或家属追要货款,这种情况因为有合法的债务,所以法律规定为非法拘禁,而非绑架犯罪。
律师解答动态
发现有人找关系办低保这种违规情况,可收集相关证据,比如找关系的线索、该人实际经济状况不符低保标准的证
正规平台一般会保护用户信息不泄露,有保密义务。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信息泄露风险,比如平台管理不善或遭黑客
先别慌,首先要确认这消息真实性,可查看正规平台通知。若确实有异常行为,先停止所说的频繁操作。若对封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可以找商家赔偿。除药费外,你因过敏导致的误工费、营养费等合理费用,商家也该赔。你先和商家好好沟通,说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商家要求不合理。你拍下未付款,合同未成立,你取消订单无过错。商家没货还未下架商品存在过错。你不用支付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货没发是有较大机会退款的。你付款订购仪器相当于和厂家达成了买卖合同,现在你不想买属于违约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长期操作X光机安检机可能有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要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监理本身一般没罚款权,罚款权通常要基于合同约定或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若工地相关规定里明确有此类行为的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