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者定罪是否恰当

更新时间:2012-12-18 19: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2004年公安部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因驾驶员违法驾车导致交通事故的有465083起,造成93550人死亡,占全年死亡总数的87.4%。这一组组庞大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这一批批“前仆后继”的杀手令人毛骨悚然!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4年公安部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因驾驶员违法驾车导致交通事故的有465083 起,造成93550人死亡,占全年死亡总数的87.4%。这一组组庞大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这一批批“前仆后继”的杀手令人毛骨悚然!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年初至今,全国交通肇事逃逸率比去年上升了四成以上,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面对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其中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成为制裁此类行为最严厉的惩罚。而针对肇事后逃逸人员,国家法律更是给予了重上加重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笔者认为,现行刑法对交通肇事及逃逸(未致人死亡)者的定罪量刑适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经济损失并挽救伤者生命。但对逃逸后致人死亡者的定罪却不恰当,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也不能很好地遏制肇事者逃逸现象的发生。笔者想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李甲与其雇佣的司机丁乙在驾车过程中将张丙严重撞伤,在犹豫和彷徨中将伤者抬上货车。待二人将废品运到收购站,最终决定将张丙送往医院时,才发现张丙已气绝身亡。为逃避罪责,二人将张丙弃尸路边后逃逸。公安机关侦破此案后,经法院审理,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对李甲、丁乙分别定罪量刑。

案例二:广州市一校车将学生甲撞伤后逃逸。因延误治疗时机致甲死亡。该司机最终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刑罚。

两起案件有诸多相同点:1、起因均是交通肇事;2、均有逃逸情节;3、均致伤者死亡。唯一区别是:案一中肇事者将伤者抬上车,在伤者死亡后抛尸逃逸。然而法院对肇事者的定罪量刑却截然不同,这是否公平?根据现行刑法可知,法院对两起案件的审判并无不当,完全符合法律规定。但笔者认为,现行刑法对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者的定罪不当,法院对案例二的审判虽然合法却不合理。

案例一中,李甲、丁乙二人在明知张丙伤势严重的情况下,没有将其及时送往医院致张丙死亡,对张丙的死亡,二人能够预见,却未积极采取措施救治,而是听之任之,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显然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案例二中,肇事司机将学生撞伤,主观上具有过失,但他没有积极救助而是弃之不顾,此时司机主观心理态度已由过失转化为间接故意。因为他应该预见到学生死亡的可能性,却仍然逃之夭夭,对行为的危害结果听之任之,放任其发生,所以仍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但法律却对后者网开一面,这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吗?

有人认为:案例一中,司机将伤者抬上车,使伤者失去了被他人救助的机会,而案例二中,司机虽未积极救治,却并未剥夺伤者被救助的机会。换言之,后者给了伤者一线生的希望,而前者却将伤者的一线生机也彻底剥夺。因此,案例一中,司机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均更大,所以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也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此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无理。持此观点之人仅仅站在肇事司机立场思考,却未考虑受害者的危险处境,体现了对伤者生命漠视的态度。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将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作为高度危险作业之一,并对交通肇事者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追究其民事法律责任。足见高速行驶之汽车对于人的巨大杀伤力。人若被飞速行驶的汽车撞伤,往往凶多吉少,如果此时再得不到及时救治,则必死无疑。并且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国道、省道和城郊结合部易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夜间,司机肇事比较普遍,目击证人少、发现晚,如果肇事司机撒手不管,那么受害者被他人救助的机会则微乎其微,这等于跟受害者判了死刑。所以,司机对其逃逸的严重后果应该能够预见,只是由于害怕担责或侥幸等心理,采取了逃避方式,在主观上对伤者可能死亡的结果显然持一种放任态度,一旦伤者死亡,则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主客观要件,理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如果不施以更为严厉的刑罚,不足以震慑肇事逃逸者。因此,笔者认为,现行刑法对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者的定罪不当,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否则,花季学生的悲剧还将不断上演,车轮下的罪恶就不会止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426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具体量刑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涉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
建议聘请律师会见了解案件,申请取保候审,提供辩护,争取从轻处罚。若需帮助,可来电或预约当面咨询。
如果女儿拿到户口本能贷款
贷款与户口在哪有什么关系
如何判断暴力催收,如何构成暴力催收罪
你好,建议和对方协商还款计划,如果遇暴力催收,可以报警处理
线下交易卖方不予退款
你好,是否可以退款看合同约定,建议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如果网货签了名会生效吗?
网货合同签名生效。操作:1.确认合同内容无误后签名;2.如合同需批准手续,签名后尽快办理;3.合同生效后,双方按约定履行义务;4.遇问题及时沟通,必要时寻求法律
一般公司会查询你在另外一家公司任职个人所得税吗?
公司不会主动去查询您在另外一家公司任职的个人所得税情况。
我有个朋友租了电动车一个月用了几天受伤了不想租了但是合同已经填了可以不用付款吗
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解除、支付违约金解除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选择哪种方式需考虑合同约定、双方关系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和经济成本。
上法庭要多少钱?是义乌人吗?
你好!具体是什么事情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