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爆炸方法行凶构成何罪?

更新时间:2013-03-06 17: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案情:周xx是某村村民。2000年5月,周xx在村山场砍伐一棵松树,被村委会罚款200元,周xx认为是村支书周三根有意整他,因而对周三根心存不满。2003年4月5日,村支书周三根带领镇政府干部到周xx家中搞计划...

  案情:

  周xx是某村村民。2000年5月,周xx在村山场砍伐一棵松树,被村委会罚款200元,周xx认为是村支书周三根有意整他,因而对周三根心存不满。2003年4月5日,村支书周三根带领镇政府干部到周xx家中搞计划生育,并将周xx妻子张某强行抓去结扎。4月6日中午1时左右,周xx在家中想自己这一生只能有两个女儿,不可能再生育儿子,家中从此“绝代”,心中越想越恼火,并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村支书周三根,心中怨恨难消,即产生了报复的念头。随后,周xx在家中用原先采石剩下的六管炸药制成两个炸药包,于下午2时20分左右,窜至周三根家院内。周xx从窗外窥视周三根正在午睡,便将窗户玻璃砸碎,点燃用四管炸药制成的炸药包,扔进周三根家院内。周三根惊醒后,迅速从前厅跑进另一间卧室,叫醒正在熟睡的儿子,一起躲进屋内。周xx见未炸着周三根,又点燃了用两管炸药制成的炸药包,从前厅窗户扔进房内,结果仍未炸着周三根。后在群众的协助下,周三根将周xx扭送公安派出所。周xx的两次爆炸,使周三根的家具等物遭到损坏,造成经济损失3500元。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周xx的行为已构成犯罪没有异议,但对周xx是构成爆炸罪,还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存在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周xx在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在客观方面采用了爆炸的方法,其行为使周三根周围的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成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已构成爆炸罪。

  一种意见认为:周xx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与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爆炸行为是否以危及到公共安全,即使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如果行为人虽使用爆炸的方法杀人,但其行为并没有危及到公共安全;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危及到公共安全,则应认定为爆炸罪。从本案来看,(1)被告人周xx的主观故意是要用爆炸的方法将被害人周三根杀死,而不是要危害公共安全。当他见到扔进的第一个炸药包未将被害人杀死,接着又扔进第二个炸药包,欲置被害人于死地。其故意杀人的目的是明确的,仅仅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2)周xx爆炸的对象是特定的被害人周三根,而不是指向不特定多人。他的两个炸药包都是投入被害人的房内,并没有投掷在公共场所。(3)被告人周xx实施爆炸的结果,只是危及到周三根父子的生命,没有危及到其他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安全。他的爆炸行为虽然损坏了被害人的家具等财物,造成了3500元的损失,但还未达到危害大量公私财产安全的程度。因此,对周xx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未遂)罪。[page]

  需要说明的是,周xx的爆炸行为,损坏了被害人周三根的财物,情节严重,又构成了刑法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但由于周xx是出于一个犯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却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两个罪名,在刑法理论上属于想象竟合犯,故只按其中一个重罪即故意杀人罪成罪判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是否构成勒索罪?
此行为已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我国刑法274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敲诈勒索金额4000元,已达到数额较大条件。建议报警处理。
律师解答动态
商家未提前说明底片情况且强制消费,这侵犯了你的权益。你可先和商家协商,指出其未明确告知的问题,要求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即便对方删了聊天记录,也别慌。首先看看有没有聊天记录的截图、转发记录或其他能证明黄谣存在的证据,比如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不太明确你说的“这个”具体指什么场景。一般来说,如果是在正规的法律交流平台,有的可能支持发图片,有的
你好,需要起诉的话根据案件的管辖,我们都是可以处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脸部刀伤是否算重伤得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一般来说,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没签劳务合同不影响拿工资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就该支付报酬。即便没签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果你符合条件就可申请。社会上也有公益法律服务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个人不能随意用手机号查对方信息,这涉及他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若有合理合法需求,比如涉及诉讼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