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是失主从第三人处骗取遗失物如何定性

更新时间:2012-12-18 19: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情]刘某携带用报纸包裹的5万元不慎丢失在公路上。陈某驾驶拖拉机从此路过,发现位于公路另一侧且已经散开的报纸里有人民币,即减速停车,准备捡拾。拖拉机靠边停下时,已超过报纸包10米左右。这时,付某驾驶一辆三轮车驶来,恰好也发现了该报纸里的钱,并立即停车

 [案情]

  刘某携带用报纸包裹的5万元不慎丢失在公路上。陈某驾驶拖拉机从此路过,发现位于公路另一侧且已经散开的报纸里有人民币,即减速停车,准备捡拾。拖拉机靠边停下时,已超过报纸包10米左右。这时,付某驾驶一辆三轮车驶来,恰好也发现了该报纸里的钱,并立即停车捡拾。陈某从拖拉机上跳下,见此情景赶忙向付某跑来,喊道:“那是我(丢)的钱!”付回答说:“你(丢)的钱我给你拾呢!”对话间,陈已跑到付跟前,一把从付手中将其拾起来的钱全部夺走,随即弃车离开现场。此情形引起了附近目睹的姜某的猜疑,遂向公安部门报案,陈某由此案发。

  [分析]

  一、陈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的特殊行为方式是区别于其他财产性犯罪的标准,即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欺诈行为→致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财产权受到损害。在此行为方式中,处分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是认定诈骗罪的关键。处分财产至少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处分人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地位,具有处分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是处分人有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或控制的意思。

  本案中,陈某以谎称是失主的欺骗行为,从付某手中骗取了财物,表面上看是符合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但是被骗人付某虽然将财物交给了陈某,但付某只是拣到该丢失财物,其只是处于一种临时的占有保管地位,并没有处分该财物的权限,因此付某将财物交给陈某的行为不能等同于诈骗罪中的处分财物行为。另外,从行为人陈某实施欺骗行为的主观方面来看,其谎称自己是失主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能够“捡”到钱,而不是为了让付某处分该财物。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本案中陈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二、陈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与抢劫罪、盗窃罪等罪一样,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侵害的法益是所有人对财产的所有权。构成本罪的前提必须是被害人不愿交出财物(所以行为人才用“抢”和“夺”),即行为人用抢夺占有财物的结果与被抢夺对象的本意相悖。如果被害人自愿将财物交给行为人,那么行为人的抢夺行为就不同于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因为此时行为人的抢夺行为就没有侵害所有人对财产的所有权法益,显然就无法构成抢夺罪。本案中,付某先捡到财物,陈某为了自己能够捡到财物,谎称自己是失主,并使付某信以为真,从本案案情中付某讲的“你(丢)的钱我给你拾呢!”可以肯定这一点。付某基于此错误认识,当陈某过来拿钱(或者即使是用抢)时,都是会自愿将钱交给陈某,陈某的行为当然就不构成抢夺罪。至于案情中所说“陈某一把从付某手中将其拾起来的钱全部夺走,随即弃车离开现场。”,只是陈某做贼心虚以及迫不及待想把钱拿走的外在表现,更不能因为文中用了“夺走”一词,就认为陈某的行为是抢夺行为而构成抢夺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600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亲属李某如何定性
你亲属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如何定性诈骗
您好,找证人起诉要求还款
利用高科技骗取他人钱财如何定罪
要根据诈骗数额、行为、情节等因素确定,有面临刑事责任的风险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被骗赃款被第三人合法取得如何处理
要看具体情况,有可能被认定为善意取得。
广州24小时法律咨询多少钱
要看具体情况才能判断
宜春24小时法律咨询
你好,请问您有什么法律问题,请详细说明以便我们可以更好的帮你
渭南改造房屋可以怎么算赔偿
法律分析:1.房屋补偿费,也就是房子本身的补偿。2.装饰装潢补偿,也就是室内外装修补偿、像吊顶、地板、包门窗、墙纸、涂料、墙砖、吊灯、洗手池、马桶、灶台等等。3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