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判处死刑的情形
更新时间:2012-12-18 20: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故意杀人罪是我国乃至其他各国刑法中规定的最重罪名之一,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原则上要判处死刑,又其他减轻的情节的可判处有期徒刑。那么到底哪些情形
故意杀人罪是我国乃至其他各国刑法中规定的最重罪名之一,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原则上要判处死刑,又其他减轻的情节的可判处有期徒刑。那么到底哪些情形要判处死刑呢,笔者与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政策室的同志沟通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时,又实施杀人的。如抢劫中杀人的,强奸中杀人的。
2、出于恶意的报复,实施杀人的。这种行为主观恶意非常大。
3、犯罪对象特殊。如孕妇、残疾人、正在抢险人士。
4、多次杀人的。
5、组织杀人、雇凶杀人的。
6、教唆未成年人杀人的。
7、从后果上看,造成多人死亡的,或多人严重残疾的。
但也有些情况不宜判处死刑:主要有:
1、因为婚姻、土地、邻里、劳动纠纷引起的杀人事件。
2、有其他法定情节的。如未成年、孕妇、盲聋哑、自首、立功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12周岁未成年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吗
不会判死刑。具体处理方式:1. 刑事处罚会依据案情从轻或减轻处罚;2. 教育改造则通过心理干预、法制教育等手段,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重新做人;3. 监护人需承担责任,加强监管,预防再次犯罪。
犯故意杀人罪一定会判处死刑吗,规定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能判死刑,犯罪手段残忍的,可以判处死刑。
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
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故意杀人罪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判处死刑?
对于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行为人,是否可以判处死刑需要根据其犯罪的具体情节决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