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

更新时间:2018-06-08 16: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那么,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呢?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故意杀人罪是性质最为恶劣的罪行之一,给发剥夺了他人的生命,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的吧。

  1、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等等。

  2、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

  上述文章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 故意杀人罪在量刑时,应当破除不正当观念,既不能认为杀人既遂的要一律偿命,也不能认为杀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综合全部案情,正确评价罪行轻重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给罪犯以适当的刑罚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判几年
故意杀人罪的判决因情节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可能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犯罪人的动机、犯罪手段、造成的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例如,对于预谋杀人且手段残忍的罪犯,判决可能更严厉;而对于因家庭纠纷或情感纠葛导致的激情杀人,判决可能会考虑从轻处罚。 改写的三个答案合计总字数与原始答案保持一致,同时保持了核心关键词的一致性,对原始答案进行了重新表述。
故意杀人罪造成的终极后果会判几年
故意杀人罪判定的年数因情况而异。对于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判死刑或无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者,则会被判有期徒刑。在判决过程中,法院会全面考虑犯罪动机、手段、后果等各方面的因素。同时,受害者家属有权提起民事诉讼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故意杀人罪一般都是判几年
故意杀人罪判罚因情况而异。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罚时会综合考虑被害人过错、被告人悔罪情况等因素。若被害人有明显过错,可能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相关知识推荐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遇到欠款人欠钱不给,首先可尝试与对方沟通,了解不还钱原因并协商还款计划。要是沟通没用,可保留好借条、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头疼。可尝试通过线上平台查社保缴费记录,看欠缴明细。也能找其他熟悉社保系统的人帮忙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若换手机且忘了以前QQ号,可尝试通过注册时绑定的邮箱找回,登录QQ安全中心用邮箱重置密码登录。要是绑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一般来说,村委会委员担任合作社经理,只要相关任职符合规定、程序合规,既享受村两委班子待遇又拿合作社经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空调外机放置位置需考虑相邻权益和安全。一般来说,应放在自家对应外墙位置,既不影响楼上楼下,也保障安全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是否有视同缴费要结合具体情况。一般来说,若91年前有符合规定的连续工龄,且当地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前的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2分钟前
一般来说,若1991年有招工表等材料,且当时所在地区未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在该时段工作的时间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3分钟前
转业安置无编制是不合理的。可先查看安置协议,确认其中编制约定。若协议有明确编制规定,可收集协议、安置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