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致重伤一般判多久

更新时间:2021-03-20 20: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遇事不要冲动更不能食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且暴力只会让事情变复杂,如果在公共场合起哄闹事,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寻衅滋事,寻衅滋事如果造成他人重伤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寻衅滋事致重伤一般判多久?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寻衅滋事致重伤一般判多久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直接实施随意殴打他人并致人重伤的行为人,应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于参与寻衅滋事但没有直接动手实施伤害行为,重伤后果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人,应定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致重伤一般判多久

  二、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各项共同生活的规则、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聚众斗殴主要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成伙结帮地殴斗。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但并非所有参加聚众斗殴者均构成本罪。只有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才能构成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

  三、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

  1、犯罪动机不同,前者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和寻求精神刺激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后者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

  2、情节要求不同,前者不要求情节严重,后者要求情节严重,必须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否则不构成犯罪。

  3、两者犯罪方法不同,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方法一般是暴力方法,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除了暴力方法外,还可以是非暴力方法。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寻衅滋事致重伤一般判多久的相关内容,寻衅滋事行为一旦造成他人重伤,很有可能会被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可能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但具体怎么判,还应该看具体的犯罪情节,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374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寻衅滋事致人轻伤判多久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寻衅滋事轻微伤判多久
需要根据具体详细案情判断刑期
致轻伤一般判多长时间
你好,按照法律规定是三年以下,因此具有较大的弹性,要综合考虑案情分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未成年人寻衅滋事致人轻伤可能判多久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未成年人应从轻处罚,具体量刑根据案情而定。
在抖音上遇到职业打假,能不能报警?
你好,建议协商退款,协商不成可以去消协投诉
寻衅滋事怎么量刑
寻衅滋事怎么量刑
寻衅滋事罪
失足家庭60岁开支公家给交100自己交100开支时候是说少对吗?
针对失足家庭开支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查询相关政策文件,了解开支标准和规定;2)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相关部门,获取具体解释和指导;3)如存在争议或疑问,可
,请问户主被评为低保,未成年在读书的小孩也加入了低保名单,但是低保金不添加,请问合法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低保名单、家庭成员证明、收入证明等,证明未成年子女已加入低保名单但低保金未增加。其次,向当地民政部门或社区居委会提交书面申
怎样的家庭符合低保条件
低保条件主要依据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的特殊情况。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申请低保救助和接受相关部门调查核实。选择处理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家庭实际情况和当地政策规
别人转账总共给我500元没说是借的中间闹矛盾了我说了一句这个钱算借的有钱了会还给他
如果无法证明这500元是借款,对方坚持要回这笔钱,您可以先尝试与对方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诉求。如果对方只是出于误解或情绪而提出此要求,您可以解释清楚情况并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