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
更新时间:2012-12-18 2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包庇罪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伪证罪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二者
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 包庇罪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伪证罪指在
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二者
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
包庇罪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伪证罪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二者在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罪行,逃避法律制裁上具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区别:
一、犯罪主体不同
窝藏、包庇罪是一般主体,可以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二、发生的诉讼阶段不同
窝藏、包庇罪可以发生在犯罪分子被抓获、关押之前,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分子被抓获、关押,且已受到有罪宣告又逃脱之后。
伪证罪只能是发生在有效判决之前的侦察、起诉、审判阶段。
三、两罪的犯罪对象不同
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可能是未经逮捕判刑的,也可能是已经判刑的犯罪人,而伪证罪的对象只能是尚未判决的犯罪人。
四、犯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不同
伪证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就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即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犯罪的性质以及对罪刑的轻重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和事实。
刑法对包庇罪的客观行为只是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并没有规定包庇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证明内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窝藏、包庇罪
第310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是包庇罪还是窝藏罪
窝藏是指为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窝藏行为的根本特征是帮助犯罪人逃匿,妨害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人。除了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其他帮助逃匿的行为也是窝藏行为。例如,向犯罪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包庇是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的人。因此,王应认定为窝藏罪。如果事前通谋,以共同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