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卖酒遭重罚,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
更新时间:2018-12-26 10: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现在是一个信息畅通的年代,人们可以通过上网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样的一些人们也会利用网络来给自己的产品作宣传,以此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促进消费,但是这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作出虚假宣传,近来网络上一名女子替父卖酒遭重罚,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找法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段时期来,国内多个网络平台上,都出现了“替父代言卖酒”的广告推文。这些推文的主角大多是“陈静”,称父亲在仁怀市茅台镇酿酒40多年,自己大学毕业辞去高薪,决定帮父亲代言美酒。近日,仁怀市委宣传部通报称网红“陈静替父代言卖酒”广告系虚假宣传,最终,该网红替父卖酒遭重罚!那么关于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呢?
一、替父卖酒遭重罚,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
违反《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在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利用广告做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利用广告做虚假宣传的;
4、造成人身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
虚假广告罪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1、广告主:指为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自行或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经济组织或个人。
2、广告经营者: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3、广告发布者: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本罪主体既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替父卖酒遭重罚,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以及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虚假广告犯罪的主体包括哪些。违反《广告法》作虚假宣传的,除了在经济上面要处罚,在行为上也要公开更正并消除相应的影响,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服装专卖店写错pop,造成客诉虚假广告怎么处罚处罚标准是多少?
您好,关于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导致的损害,我国侵权责任法有以下规定:
第十九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第二十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二十一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二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十三条 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四条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第二十五条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问工商局虚假广告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网上的虚假宣传行为,应当认定是公司的行为,而不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行为。不管公司怎么样变更(分立、合并、转让),只要没有被注销,原来公司的所有民事责任,都应当由新设立的公司承担。也就是说,你转过来的公司必须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