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诉讼诈骗行为?

更新时间:2016-07-11 14: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随着社会利益纠纷的不断复杂化,诉讼掮客的四处活动,恶意串通,伪造证据,进行虚假债权诉讼,假破产、假离婚诉讼等严重扰乱司法秩序的虚假诉讼层出不穷,这不仅严重损害司法权威,也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那么,如何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下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随着社会利益纠纷的不断复杂化,诉讼掮客的四处活动,恶意串通,伪造证据,进行虚假债权诉讼,假破产、假离婚诉讼等严重扰乱司法秩序的虚假诉讼层出不穷,这不仅严重损害司法权威,也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诸如,乐建国诈骗案等一系列案件,不得不让我们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新的思考。诉讼诈骗,顾名思义是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以虚假或伪造的证据使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并利用该裁判结果骗取财产或者免除自己债务的行为。对于这类新出现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此类行为不能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应视情况认定为无罪或妨害作证等其他犯罪,其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24日给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的《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另一种观点认为,此类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即采用欺骗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同时,该行为既妨害国家司法活动,也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若对诉讼诈骗按妨害司法罪相关罪名定罪处罚,可能导致重罪轻判甚至放纵犯罪的后果。因此,应当以诈骗罪依法追究此类行为的刑事责任。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诉讼诈骗行为在当前《刑法》未规定新的罪名的情况下,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更符合刑法精神。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判例与当前日本刑法学界通说一致认为,诉讼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

  笔者之所以赞同第二种观点,主要理由有: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常出现财产的所有与占有的分离情况,且我国现行刑法既未明确规定或限制诈骗行的具体方式,也未对诈骗罪的对象作特殊要求。

  其次,诉讼诈骗使法院受到了欺骗,即法院因为虚假或伪造的证据、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了裁判结果(裁判行为是法院行为,而非法官个人的意思行为)。

  最后,诉讼诈骗中法院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财产,造成的结果是败诉人即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普通诈骗中受害人由于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产,造成的结果是遭受财产损失,二者从实质的结果来看是同质的。至于实质上诉讼诈骗能否最终导致被害人实际的财产受损,则涉及诈骗既未遂的问题,不影响诉讼诈骗实质上的诈骗。

  当然,实践中民事案件经常出现双方当事人各执完全相反的证据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的情况,但是还要考虑持虚假证据者的行为是否符合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考察其主观目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社会危害程度等,并非都要构成犯罪。诉讼诈骗作为新类型案件越来越多,国家应当通过立法完善对此类行为的规制。

  (原标题:浅谈诉讼诈骗行为的司法认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购买到过期食品,如何定义商家是否有欺诈行为
认定消费欺诈行为的方式有: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有明显欺诈行为的合同纠纷,如何认定
认定合同欺诈行为的条件分别有: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被欺诈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意思表示;被欺诈人遭受财产的损失;欺诈人得到了财产。
法律如何判定是否欺诈行为
1.一般来说,如果一方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主要手段做了虚假宣传,足以使另一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做出主要行为,就可以认为是欺诈行为。 2.是否合格以房屋验收为准。 3.口头约定有法律效力,但口头证据难以收集固定,来证明相关事实。购房合同是严格形式的书面合同
律师解答动态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5分钟前
大学生遇到这种被骗签培训班合同,不去培训还被要求每月交学费的情况,应积极维权。首先要收集能证明被骗的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5分钟前
经济纠纷立案没有对方身份证信息,你可先查看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否获取线索,或通过国家企业信用
林荔枝律师
林荔枝律师
12分钟前
可以大概说一下情况,这边帮您详细的分析一下。
林荔枝律师
林荔枝律师
12分钟前
可以大概说一下情况,这边帮您详细的分析一下。
您好,建议收集证据起诉维权
你好,这种情况一般需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