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16-02-02 14: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想要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正确的认定,立案标准是其中一方面,但首先还是要先看该行为是否能够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这是很多案件的集中焦点所在。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和信贷秩序。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所谓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利息的一种经济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四条)。

  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即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个人或法人吸收公众存款,另一种是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法人采用违法的方法吸收存款。

  二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即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相同,即都是还本付息的活动。

  “非法”一般表现为主体不合法(主体不具有吸收存款的资格)或者行为方式、内容不合法(如擅自提高利率吸收存款)。具体表现为:(1)非法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吸收存款人径直在当场交付存款人或储户的存单上开出高于央行法定利率的利率数来。因而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有反映”方式;(2)以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是指吸收存款人虽未在开付出去的存单上直接提高存款利率,但却通过存款之际先行扣付、或允诺事后一次性地给付或许以其他物质、经济利益好处的方式来招揽存款,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无反映”方式;(3)依法无资格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本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即便构成本罪既遂。

  “公众”是指不特定对象,包括不特定的个人与不特定的单位。至于非法吸收某一单位内部成员的存款的行为能否成立本罪,则应通过考察单位成员的数量、吸收方法等因素,判断是否面对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这里的单位,既可以是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不能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可以是其他非金融机构。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明知自己不具有吸收存款的资格或者吸收存款的方式、内容不合法,明知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发生扰乱金融秩序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主观上必须不具有不法所有不特定对象资金的意图。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理需综合考虑。若情节严重,如数额巨大或造成金融秩序严重混乱,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情节较轻,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理复杂。若情节较轻,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刑期和罚金将增加。单位犯罪时,还会追究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务必咨询专业律师,以明确具体处理方式。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认定条件是什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复杂。需满足一般主体、主观故意、侵犯复杂客体、实施非法吸收行为等条件。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起诉、民事追偿等,具体应依据案情、证据及法律规定综合决定,以维护金融安全与公正。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是什么原因被冻结的支付宝微信
收集证据:虽然没有签订合同,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数额的证据,如工作打卡记录、考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首先得看和人力公司签的合同有无相关费用约定。若合同有明确规定,那得按合同执行;若没约定,可和人力公司
如果您的工作环境被认为会引起肺结节或被认为是职业病,则可以认定为工伤
你好,如果申报工伤,先确认劳动关系,劳动能力鉴定等相关程序,最后根据伤残等级再申报。
买二手车出现质量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