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怎么判

更新时间:2020-11-16 20: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犯罪当中存在着四个基本形态,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等四个形态。其中犯罪中止则是法律所鼓励的行为,因为这是向法制的回归。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犯罪中止怎么判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犯罪中止怎么判

  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犯罪中止怎么判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三、犯罪中止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犯罪中止怎么判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诈骗犯罪未遂如何判,未成年人诈骗第一次犯罪给办取保候审一般法院怎么判
您好,需要根据犯罪金额来确定,诈骗金额为5000元的,一般判3个月至6个月有期徒刑,诈骗5万元的,一般判3年至4年有期徒刑。但是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10%-50%。
故意伤害罪判刑怎么判,从犯怎么判
尊敬的求助人,您好,根据你咨询的问题,关于刑事犯罪的量刑问题涉及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具体看适用刑罚、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是否累犯等情况,并最终由法院判决确定,当然律师的介入可以在犯罪的各个方面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的帮助争取理想的量刑结果。具体需要了解案件详细情况才可能给你专业的意见,如需要法律帮助,可以直接再次进行追问咨询或者最好携带相关资料给我进行详细分析。
诈骗罪怎么判
你好,依法是不可以的
律师解答动态
是工作受伤,还是意外,具体是什么情况
你好,新生儿出生证明一般需要女方亲自签名。
应及时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不合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