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法律关系是怎样

更新时间:2019-08-22 16: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虽然说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有的人出于某些原因,会产生犯罪的行为。那么关于一项完整的犯罪是有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有的人一定就会产生疑惑,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呢?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法律关系是怎样呢?下面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的理解有所帮助。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关系

  1、 两者的区别

  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2、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犯罪过程中的形态,均不具备刑法规定的一个完整的犯罪所具备的全部要件。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关系 

  二、犯罪预备的概念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罪中止的概念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的特征:

  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2、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

  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有关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法律关系是怎样的相关内容,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是不同的犯罪状态,如果行为人有中止行为,法院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对其从轻处罚。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是犯罪中止吗
没有入室之后呢?他在室外干什么?是离开了还是在外边等候他人?分得财物了吗?请将上述情况告知。
律师解答动态
可聘请有合法资质的私家侦探或律师事务所帮忙查找。
你好,有什么可以为你服务的?
你好,这个属于自愿赠与的话,那么一般来说是不可撤回的
你好,有什么纠纷吗?有经济纠纷还是涉及刑事案件?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10分钟前
你好,前往当地教育部门咨询,了解社保在入学条件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条件,寻求解决方案。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