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怎样

更新时间:2019-09-09 16: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大家经常听到的,这些都是犯罪的形态,对于最终的定罪量罪发挥着作用。犯罪未遂就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那么,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怎样?找法网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

  一、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怎样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①“着手”不是犯罪行为的起点,一般认为其属于实行行为的起点。但是,由于着手是划定未遂犯的处罚时期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将某种行为作为未遂犯处罚的根据,故实行的着手既可能前置于实行行为,也可能后置于实行行为。

  ②实行行为由刑法分则条文加以规定,但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并非都是实行行为,有的只是该罪的预备行为。

  ③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即某一犯罪的预备行为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实行行为,反之亦然。

  (2)犯罪未得逞

  即行为人所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结果发生说)。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①行为人所追求、放任的结果应限定于实行行为的性质本身所能导致的构成要件结果(行为的逻辑结果),而非任何结果。

  ②特定行为结构的要求。在侵害结果必须经由特定因果发展进程而造成的犯罪中,如果结果并非经过由特定因果发展进程而造成,属于“未得逞”.

  ③未得逞是指行为人希望、放任发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即故意的意志因素没有实现,不包括没有实现刑法分则“以……目的”的情况,即不包括没有实现目的犯中的目的的情况。目的犯中的目的是否实现,原则上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

  ④抽象的危险犯与具体的危险犯的既遂标准也要求发生特定的侵害结果。

  ⑤“未得逞”属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并不为违法性、有责性提供根据,即不需要证明实行行为未得逞,只要已经着手又没有既遂的,就属于“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抑止犯罪行为的原因、抑止犯罪结果的原因、抑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怎样

  二、犯罪未遂的成立范围

  (1)结果加重犯

  ①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基本犯既遂,结果加重犯未遂。

  ②未遂的结果加重犯:基本犯未遂,结果加重犯既遂。

  (2)结合犯

  故意犯罪的结合犯,存在适用结合犯的法定刑同时适用未遂犯规定的情形。

  (3)加重构成要件

  刑法分则条文因为行为、对象等构成要件要素的特殊性使行为类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违法性增加,并加重法定刑时,属于加重的犯罪构成(或构成要件)。加重构成要件存在适用加重的法定刑同时适用未遂犯规定的情形。

  (4)量刑规则

  刑法分则条文单纯以情节(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以及数额或数量(特别)巨大、首要分子、多次、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犯罪行为孳生之物数量(数额)巨大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的,属于量刑规则。

  三、犯罪未遂的类型

  (1)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对法益侵犯的程度不同。

  (2)没有侵害结果的未遂与存在侵害结果的未遂。两者的法益侵害程度不同,后者的侵害程度高于前者。

  以上就是“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怎样”全部内容,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这也区别于犯罪中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犯罪构成要素到底应由几个条件构成
犯罪构成包括四要素。需确认犯罪主体,判断其是否应负刑事责任;明确犯罪对象,即被侵害的社会关系;分析主观要件,了解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最后考察客观要件,即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犯罪构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条件包括主客体、主客观方面。具体处理时,需确认犯罪主体是个人或单位,明确侵犯的法益,判断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是故意还是过失,并详细分析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完整认定过程。
犯罪构成的主要条件是哪些
犯罪构成的主体条件一般是:犯罪主体达到了法定刑事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在某些犯罪中,需要具备特殊身份或者是作为单位犯罪。犯罪构成是指对行为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具有决定意义,而且是该行为成为犯罪所必需的那些事实特征。 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