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更新时间:2019-03-13 15: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全面建设法治社会,这就更需要严厉的刑罚来预防犯罪。而刑事案件案情复杂,是由公安机关调查,之后检察院来提起公诉,最后是有法院审理终结,那么刑事诉讼程序是怎样规定的?现在,找法网小编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刑事诉讼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一个刑事案件依次分别经过(立案)侦查、审查批准逮捕、继续侦查、审查起诉、法院审判五个环节,其中“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属于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和公诉部门负责。在此期间,除非改变强制措施,否则嫌疑人始终羁押在看守所。

二、刑事案件的办案时限
1、刑事拘留30天;
2、审查逮捕7天;
3、(继续)侦查期限60天;
4、审查起诉45天;
5、法院审理45天;以上不包括可能发生的:
6、审查起诉阶段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期间(最多2次、30天/次、每次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时限);
7、法院审理阶段,检察机关认为需要延期审理的期限(最多2次、30天/次、每次重新计算审理阶段的时限)。
8、对于跨地区犯罪交通不便的案件、团伙或者集团犯罪、流窜作案、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案件、复杂的案件等特殊情形,可以分别报上级和省级检察院延长侦查期限1—5月。
三、刑事执行
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刑事诉讼程序是怎样规定的的相关内容。综上,一个刑事案件依次分别经过(立案)侦查、审查批准逮捕、继续侦查、审查起诉、法院审判五个环节。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七项的规定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基本原则有:
1.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2.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 审判公开。
此外,刑事诉讼法还强调:
1.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包括接受、审查和决定。接受环节要提交相关材料;审查环节需配合调查;决定环节若不予立案,可申请复议。具体操作因案件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3条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有一个月的决定期限,如果案件重大、复杂,可以延长十五日。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并且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则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但如果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可以延长至十五日。此外,如果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那么审查起诉期限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上述内容是基于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后的第172条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