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6-05-24 11: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不良行为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1、什么是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不良行为是泛指一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一般生活准则的行为,违反社会生活、学习、劳动纪律等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和犯罪行为。而狭义的不良行为则不包括犯罪行为。不良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与人们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规范相对立,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并试图打破这种约束,具有扰乱行为准则、扰乱是非观念、破坏社会秩序、破坏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成为犯罪的先兆和基础。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预防不良行为开始。

  2、什么是严重不良行为?

  从概念上讲,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反社会规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程度上的差别又可能改变行为的性质,使对严重不良行为的处理由家庭或学校的干预扩大到司法机关的干预。

  3、法律规定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不良行为有: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法律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未成年人吸烟、酗酒也属于应予限制的不良行为。由于社会规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不良行为的表现有不同的认识。法律现在列举的若干行为是不良行为,没有列举的也有可能是不良行为。判断行为的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应该是看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九)项规定的意义所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宪法规定有哪些严重不良行为
宪法国家赔偿有以下规定:《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律师解答动态
先别着急。他借你的钱,得有证据证明,比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有了这些证据,你可以先试着和他好
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核算,确认是否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同时要调取完整社保缴费记录,确保养老金计算准确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发现买的二手车是泡水车,先收集购车合同、付款凭证、车辆检测报告等证据。然后与卖家协商退款或赔偿,表明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分钟前
可以异地补办,需携带身份证到原法院申请补发调解书。
定性为合同纠纷,对方是黑户且诉前恶意转移财产,不能直接申请强制执行。首先要起诉,拿到生效裁判文书。债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仅这么问没法确定是不是农村自建房。你得看房子是不是建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是不是由自己或家人出资建设用于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