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少年犯罪

更新时间:2012-12-18 17: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出现出人数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少年犯罪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引起少年犯罪的原因更是纷繁复杂。在这里,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导致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使家长和

  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出现出人数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

  少年犯罪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引起少年犯罪的原因更是纷繁复杂。在这里,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导致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犯罪心理,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

  正值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我们不能抓紧时机促使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他们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归纳起来,少年时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征:渴望独立的心理、喜欢独立思考却又经验不足、情感强烈又不稳定和逐渐成熟的性意识。

  所以,我们对青少年要加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他们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趁热打铁”,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

  那么,都有哪些心理驱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呢?经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五花八门,难以尽述,以下几种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较为常见为: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和利己心理。

  那么,家长和教师应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来预防少年犯罪:

  1.观察少年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和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有的青少年突然变得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青少年则染上了喝酒、抽烟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经常打架斗殴。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及时发现,给以正确引导,就会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滑向犯罪。

  2.多与孩子谈心。这种谈心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有的家长和老师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言行,往往就采用训斥、漫骂,甚至大打出手等简单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教育”,根本不听孩子去解释,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破罐破摔”,逐渐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能够真诚地与孩子交朋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很多矛盾和冲突或许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就不会发生,我们的社会和家庭也将更加安宁。

  3.别怕家丑外扬。家长和教师都应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学校、社区、派出所和邻居们,争取他们的帮助和配合,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和帮教的群体,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和引导,促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未成年人犯罪会怎么样
任何人犯罪都会被定罪量刑的。如果是未成年人,会从轻减轻处罚
请问中国少年犯罪是如何处罚的?
该问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是看具体的案情,建议诉讼
你好,你遇到什么问题具体讲一下
您好:小区无红绿灯十字路口电动车与小车相撞的主要责任判定,需依据双方的行驶行为及相关让行规则等来综合
您好:这种情况通常会构成不当得利,严重时或涉及违法。关于是否构成不当得利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彩礼这个是要根据多少来定,也要看发生的事情我会指导处理,要回复一下
你好,你想解决什么法律问题呀,具体描述进一步给出方案
你好,可以先双方协商沟通,不行可以诉讼调解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