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类型毒品犯罪 郭世臣获死刑

更新时间:2012-12-18 22:1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25日发布了郭世臣贩卖、运输毒品案。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介绍,此案主要是新类型毒品犯罪。本案中的涉案毒品“麻古”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毒品,其本身不是甲基苯丙胺,而是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同时还杂以咖啡因等其他物质。本案中“麻古”已经

最高人民法院25日发布了郭世臣贩卖、运输毒品案。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介绍,此案主要是新类型毒品犯罪。本案中的涉案毒品“麻古”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毒品,其本身不是甲基苯丙胺,而是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同时还杂以咖啡因等其他物质。本案中“麻古”已经过毒品含量鉴定,被告人贩卖、运输“麻古”等甲基苯丙胺类毒品达1275克,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量大”标准,所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对郭世臣的死刑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确认:2005年8月初,被告人郭世臣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贩卖给蔡伟林(同案被告人,已判刑)甲基苯丙胺类毒品“麻古”3000粒(重280余克)。同年9月27日至10月5日,被告人郭世臣在广东省珠海市,先后四次贩卖给蔡伟林“麻古”5300粒(重约492余克)、苯丙胺类毒品“摇头丸”80粒(重约20余克),并按蔡伟林的要求,两次指使唐黎(同案被告人,已判刑)将其中的3000粒“麻古”、80粒“摇头丸”和另外约28克冰毒运送到杭州市,分别交给蒋海华、孔晓波(均系同案被告人,已判刑),由蒋海华、孔晓波贩卖给杭州市萧山区、富阳市等地的吸毒人员。另外,郭世臣还贩卖给童志顺(同案被告人,已判刑)冰毒(甲基苯丙胺)28克和氯胺酮类毒品“K粉”28克。2005年10月7日,被告人郭世臣指使唐黎携带440.5249克“麻古”从珠海市运送到杭州市欲与蔡伟林交易,被公安机关查获。同日,郭世臣从珠海乘飞机到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时被抓获。后公安机关从郭世臣在珠海的租住房内查获甲基苯丙胺类毒品7.0915克、苯丙胺类毒品1.1049克。综上,被告人郭世臣共计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类毒品1275余克,氯胺酮类毒品28余克,苯丙胺类毒品21余克。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6月26日认定被告人郭世臣犯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郭世臣提出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11月21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被告人郭世臣明知“麻古”、“摇头丸”、冰毒是毒品而予以贩卖,并指使他人运输毒品,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贩卖、运输毒品数量大,依法应予惩处。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对郭世臣的死刑判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587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对毒品犯罪的处罪是否包括生命刑,即死刑
你好,达到一定克数的主犯可能判处死刑
毒品犯罪特点
你要知道这个干嘛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毒品犯罪 标准
你好,请参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 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 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
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多久认定
容留他人吸毒判罚因情况而异。轻微情节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罚款;不构成犯罪的可处十至十五日拘留及罚款;构成犯罪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具体判罚
被毒害了,但是没有证据该怎么办
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此事
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实施何种规范管理
戒毒所规范管理戒毒人员。具体操作包括:1.生活管理,确保戒毒人员日常生活有序;2.劳动安排,组织生产劳动并支付报酬;3.康复指导,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提
你好,强制戒毒满一年可以申请提前释放吗?
您好,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提前释放的,但是如果当事人已经成功戒毒的,可以提前释放
签了强制戒毒2年但是一直没送是暂缓执行吗?
强制戒毒暂缓执行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暂缓执行或继续执行。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吸毒人员表现良好且符合条件,可申请暂缓执行;如存在违规行为或毒瘾未得
我是湘潭县的,我老公因为容留他人吸毒被批捕,请问您大概将会被怎么处罚
容留他人吸毒的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人们的
冒用他人身份戒毒
如果您的身份证被他人冒用并用于吸毒,您本人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吸毒行为并非您本人所为,您只是身份证的合法持有人。但您需要积极采取行动,如向公安机关报案、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