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喝酒旁人有责任吗

更新时间:2020-02-22 18: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年底了各种同学聚会开始了,聚会肯定少不了喝酒,在崇尚酒桌文化的今天,很多人在餐桌上互相起哄敬酒,也导致了一些悲剧发生。那么酒桌喝酒旁人有责任吗?这需要根据当时情况来分析,下面找法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份案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喝酒出人命的案例分析

  春节刚过,因为喝酒出事的新闻又一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2月8日凌晨1点多,一酒店大堂内躺着一男子,已经没有了呼吸。男子为40多岁的曾某,系饮酒过量死亡。

  曾某的家属在悲痛之余,认为曾某的死亡是因几位好友邀请聚餐喝酒造成的,双方就此产生矛盾。经过民警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参与聚餐的9人,因没有尽到劝阻义务,且没把醉酒的曾某安全护送回家,补偿曾某家属共计61万元。

  2月8日凌晨1时20分许,浦江县公安局浦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某酒店大堂内躺着一男子,已经没有呼吸了。

  接到报警,值班民警立即出警赶往事发地点,并联系了“120”,但最终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待医生赶到时,男子曾某已因酒精中毒不治身亡。

  原来,2月7日晚,曾某与客户、朋友等共10人一起在某宾馆聚餐,期间喝了些白酒。聚餐结束后,众人决定到附近KTV唱歌,不胜酒力的曾某因喝醉没有同行,独自一人来到宾馆大厅睡起了觉。

  然而,喝醉的可怕之处,是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因为喝醉醒不过来,还是因为其他的醒不过来,不幸最终发生。次日凌晨,待朋友们唱完歌回宾馆叫曾某回家时才发现,曾某已经停止了呼吸。接到曾某死亡的噩耗,其家人十分震惊,他们认为曾某的死亡是因几位好友邀请聚餐喝酒造成的,双方就此产生矛盾。

  派出所民警立即介入进行调解,经多次调解,最终,当事双方于2月9日达成了一致共识:参与同桌饮酒的赵某等人,因没有尽到劝阻义务,且未将醉酒的曾某安全护送回家,向曾某家属补偿人民币61万元。

酒桌喝酒旁人有责任吗

  民警提醒:近年来,因喝酒过量致死案件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应对此高度重视,每位公民在引用酒精类饮料时都应该量力而行,不要滥饮无度,更不能强迫性劝他人饮酒,面对过量饮酒行为要进行劝阻,以免酿成更多悲剧。

  警方表示,以下4种情况劝酒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二、酒桌喝酒旁人有责任吗

  共饮行为是共饮者之间的共同参与的群体性情谊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在多数场合,参与人是否饮酒以及饮酒多少,都是出于本人的自愿。那么,共饮参与人对其他共饮者酒后发生的人身损害比如交通事故受害、溺水而亡、摔伤等是否承担责任呢?这个问题上实际问的是共饮参与人对其他共饮者的人身安全是否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对于共饮者而言,安全保障义务来源于在先饮酒行为具有引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共饮参与人相互之间负有相互提醒、劝告、劝阻、通知、协助、照顾和帮助等义务。因此,共饮参与人未履行前述安全保障义务应当按其过错程度对其他共饮者遭受的人身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应当注意的是,共饮参与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责任划分,应主要根据各方对受害人饮酒行为的管控能力的程度不同进行责任的划分,因此,组织者要比其他同饮者履行更高的注意义务,而受害人本人一般要承担主要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酒桌喝酒旁人有责任吗”等相关法律知识。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喝酒需要量力而行,不要滥饮无度,更加不要强迫他人劝酒,以免酿成悲剧。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请客喝酒,我有责任吗
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是否参与饮酒,以及饮酒的多少,都是出于他的自愿。而饮酒导致的危险,不仅是针对饮酒人自身安全,往往也可能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由于共饮人实施饮酒在先行为,产生一种在后的保护义务,即共饮人之间对相互的人身安全应当负有合理注意义务,包括相互提醒、劝告、通知、协助、照顾等义务,以减少安全风险。如果共饮者疏于履行这种义务,则存在客观上的过失,应当对其他共饮人的人身损害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这种责任又是有限的。如果法院判决赔偿的话,比例在百分之十上下。
和同事喝酒,有没有责任
您好,有发生交通事故吗?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可以给你专业的法律建议
你要查谁的身份证号码?他欠你钱还是有感情纠关还是?
发现查证被执行人新财产线索,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11分钟前
你这种情况一般不能一次性补缴,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规定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