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家长过失致儿童死亡,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更新时间:2015-08-04 16: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日前,一起粗心父母把孩子留车内导致死亡的事件触动了每一位父母的神经,事后粗心父母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处罚,而如果是被忘在校车内造成的,则学校一干人等都有可能会被判刑。究竟粗心家长是否应该受到刑事处罚?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同样是儿童被留车内导致的死亡事件,因责任主体不同,在实际中所面临的责任后果就不一。如果是因为父母疏忽大意被忘在私家车内造成的,没有刑事侦查介入的先例;如果是被忘在校车内造成的,则幼儿园园长、接送老师、司机等都有可能会被判刑,而且毫无例外。

  这是众多的事例所得出的处理结果,并非基于法律的排他性规定。之所以会有如此一边倒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两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完全不一样。这种社会危害性,与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家事”观念息息相关。

粗心家长 刑事责任

  在校车上发生的悲剧,不在“家事”范围内,有着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不处分人,受害者家属不答应,难以平息民愤,也无法预防类似悲剧发生。因父母粗心大意在私家车上发生的悲剧,其父母既是这一事件中社会危害性的致害者,更是最大的承受者,社会危害性明显较小。这也就是公众为何在看待这种事件时会陷入“家事”思维模式的原因:人家父母又不是故意的,最不希望看到这一结果的是孩子的父母,最伤心的也是孩子的父母。

  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大家安慰受害者家属还来不及,谁又还会去质疑要不要追究父母的刑事责任?在这种认知条件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公安机关介入到这些事件中,以过失致人死亡罪立案侦查,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假如司法机关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决“粗心”父母刑罚,公众会不会又是骂声一片?

  公众其实早就从这些悲剧中得到了警示,清楚地知道了把孩子放在车内会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再追究孩子父母的刑责,这种警示意义也加深不了多少。如此,法律实施的群众基础就不牢固,就难免不会陷入执法的尴尬境地。

  法律的实施与一国国情息息相关。国外发生的“儿童被留车内事件”,父母得付出坐牢的代价,这是基于当地国情决定的。在我国现有国情下,还不宜将“粗心”家长纳入到刑事追责的范畴中来,这也与刑法的谦抑性是一脉相承的。即使从现有刑法的规定来看,“粗心”家长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符合过失犯罪的情形,但是社会危害性不大,也应当按照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处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当然,在儿童被留车内悲剧一再发生的当下,如果还有家长自认为没有问题还“经常如此”,由此导致悲剧重演的话,这种过失犯罪的情形也就越过了显著轻微的程度,理当追究刑责。否则,就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这种“明知而轻信”的侥幸下遭受不测。这也应该成为惩罚“粗心”家长的一条法律底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下午好,如果是黑网贷平台给你放款。那就肯定是强制放款。那么最多只会给你实际放款这个黑网贷平台上显示的
徐婕律师
徐婕律师
1分钟前
你好,高中毕业了吗?没有的话可以主张生活费。具体应对措施‌沟通协商‌:与父亲坦诚沟通自身需求及教育计
您好,这种情况可以和银行协商还款
徐婕律师
徐婕律师
3分钟前
你好,合同内容不违法双方自愿签订就有法律效力
徐婕律师
徐婕律师
5分钟前
你好,公司没有权力调取冻结你的档案。需要起诉后向法院申请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6分钟前
试岗期也应支付工资,建议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你好,这边是属于不合理的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