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8-05-09 09: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等社会团体进行的危害社会的违法活动,单位犯罪以单位集体进行定罪的,对于单位犯罪的认定,我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那么单位犯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对于单位与单位犯罪,一般须先行认定各涉嫌犯罪单位的独立性。

  如果系一个单位注册成立多个公司、企业,继而以多个公司、企业的名义实施犯罪,其实际的内部组织及其行为完全同一的,因多个公司、企业的犯罪意思及其行为均不具有相互独立性,应当认定为一个单位犯罪,不能以单位共同犯罪论处。否则,势必产生无法举证说明“各个犯罪单位”所实施的具体危害行为或犯罪数额的司法认定上的困难。

  对于独立的单位与单位组合的共同犯罪,应当按照共犯处罚的一般原理,根据各犯罪单位在整个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区分主从犯,并依法确定各自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各犯罪单位内部的犯罪人应当根据本单位所犯罪行的大小,再按个人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说来,主犯单位中的犯罪人均为主犯(因单位行为与其中自然人的行为具有一体性);在确有必要时,可以进一步区分主从犯(属例外情况),以便罚当其罪。对于从犯单位中的犯罪人,则不宜再作区分(因该种例外对犯罪人是不利的)。

单位犯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二、对于单位犯罪,根据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应当以主要实行犯为标准,区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认定:

  (1)单位为主实行犯罪,个人起次要或帮助作用的,如单位走私,作为个人的海关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条件,这时往往单位是主犯,个人为从犯,对犯罪单位和个人均应以单位所犯之罪定罪处刑。由此可以在单位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内,保持主从犯在处刑上的协调性和罪刑相当性。如果作为主要实行犯的单位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当然解释原理,对起次要或帮助作用的个人也不能定罪处刑。

  (2)个人为主实行犯罪,单位提供帮助或便利条件的,如个人走私,单位仅仅提供部分犯罪资金或账户的,这时往往个人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单位为从犯,由于单位无法适用个人犯罪的法定刑,且适用单位犯罪的法定刑一般不会加重犯罪单位中的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故应当对犯罪单位和个人分别适用各自的法定刑;如果对起帮助作用的单位行为独立评价尚未达到相关单位犯罪的追诉标准的,则只能追究作为主要实行犯的个人的刑事责任,对有关单位可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单位与个人共同实行犯罪,如单位和个人共同出资、共同实行走私并按比例分成的,因其共同实行一般犯罪(即非特殊主体所犯之罪),这种情况如同军人与普通公民共同实施偷越国边境犯罪应当分别定罪处刑一样,对犯罪单位和个人亦应分别适用各自的法定刑。如果共同实行的危害行为仅达到个人犯罪的起刑点数额,尚未达到单位犯罪的追诉标准的,则只能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对有关单位可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因单位犯罪案件往往涉及单位犯罪地、单位注册地、单位经营地和被告人的住所地等地域,在这些地域并不同一的情况下,应当适用以单位犯罪地?含犯罪行为与结果发生地 的法院管辖为主,以单位注册地的法院管辖为辅的地域管辖原则。但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应当以单位注册地的法院管辖为宜:一是调查取证工作主要在注册地进行的案件;二是单位多处作案,涉及范围广泛,由其注册地的法院管辖更易于协调和统筹的案件。如果单位的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由经营地的法院管辖案件更加便利诉讼的,也可以将单位的经营地视为其居住地,由经营地的法院管辖。

  以上就是单位犯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单位犯罪的认定标准是:单位必须属实、单位犯罪必须存在犯罪意志,单位分支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如果单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员擅自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事后未得到领导认可或默许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扰乱单位秩序立案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1.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 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 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 -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 - 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 -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
扰乱生产秩序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扰乱公共秩序罪的立案标准为: 1. 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扰乱公共秩序认定标准,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 扰乱公共秩序是指扰乱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秩序,导致工作、生产、营业无法正常进行;或是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 处罚措施: 1.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者,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冒充人民警察进行招摇撞骗的,将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从法律角度,女方有自主决定生育的权利,虽你和家里不同意打胎,但女方自行决定打掉,从公平角度,手术费等
你好,这边是属于不合理的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2分钟前
您好,可能是假证件,行政许可需由行政部门颁发
你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进行的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3分钟前
您好,您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