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的承诺具有哪些效果?

更新时间:2012-12-18 2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允许他人侵害自己可支配的权益的承诺而实施的阻却犯罪的损害行为,其对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承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行为的可责性,甚至可以排除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理论上一般...

  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允许他人侵害自己可支配的权益的承诺而实施的阻却犯罪的损害行为,其对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承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行为的可责性,甚至可以排除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理论上一般认为被害人的承诺具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效果:

  第一,被害人的承诺对犯罪的成立没有影响。即在构成要件上不问被害人承诺的有无,如奸淫幼女罪。

  第二,存在他方当事人的承诺才能实施犯罪。例如,德国刑法典第109条第一款第2个选择肢规定的“通过残废逃避兵役义务”即是。

  第三,被害人的承诺是构成要件的阻却事由。即存在被害人的承诺就表明不存在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即只有不存在被害人的承诺才能符合构成要件。例如:盗窃罪强奸罪都是以违反被害人的意志为要件。在德国法上,被害人承诺的这种情形被称之为“合意(einverstaendnis)”。在“合意”的情形下,根本不存在法益被侵害。

  第四,被害人的承诺是违法阻却事由。在这种情形下,即使被害人作出承诺,被保护的法益同样会被侵害。但是被害人得在其自由处分的法益范围内,忍受因其承诺而带来的侵害。通说将此行为称之为“同意(einwilligung)”。这种情形下,涉及个人自由和国家法律秩序的价值的问题,因此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被作为合法化事由对待。但是认为某些行为是否仅触及个人利益是很难的问题,因此这种事由大多只能由于习惯而形成,比如有风险的外科手术和某些激烈的体育运动所造成的伤害(当然好是遵守操作规范和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成为违法阻却事由,但美容手术或者变性手术,虽然有被害人的承诺,“刑事法院则持不甚欢迎的态度”。

  “同意”是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的主体,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被视为违法性阻却事由,指的就是其中的“同意”。本文的效力根据、成立要件等内容如果没有说明,都是针对“同意”。而对于“合意”,德国理论和判例认为“合意具有‘纯事实特征’,因此合意发生错误时,或者即使被害人未能正确理解被攻击的法益,均不发生损害。合意既非必须明确表示,也非行为人一定应当知道。”

  第五,被害人的承诺是刑罚轻处事由。即被害人的承诺不能完全阻却违法,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减轻。例如,在意大利刑法中,经被害人的承诺,故意引起他人死亡的行为就转化为刑法典第579条规定的“经被害人同意杀人罪”,不再构成刑法典第573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

  在被害人有处分权的法益的范围内,除前四种情形之外都应当放到第五种情形内来考察,因为被害人的承诺即使不被认为具有法定的意义,至少在量刑上面是应当考虑的情节。前四种情形都是法定的情节(关于第四条的“同意”,下文我将阐述其作为法律上的一般允许的情况),惟本条是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的混合,并且以酌定情节为主。上面例举的承诺杀人的法定减轻刑事处罚是个别性的规定,并且由于法律的规定,使其不能归入“同意”或者“合意”的范围,而是成立一种新的犯罪(此时的承诺是承诺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其余的情形,被害人的承诺虽然不能阻却违法,但是作为量刑的酌定情节予以考虑。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被害人承诺行为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被害人承诺行为研究

被害人承诺行为研究

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涵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被害人承诺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被害人承诺无效时,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报警、寻求法律援助、提起民事诉讼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承诺无效的具体原因、证据充分性、自身安全等因素,以及哪种方式更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哪些是被害人承诺
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条件主要包括: 1. 承诺应在事前作出; 2. 承诺人应具备承诺能力,且承诺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3. 承诺者对被害人的法益具有处分权利,且承诺事项在合理限度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列举了犯罪的定义和处罚原则,但本段主要聚焦于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条件,故此处引用的法律条文不再赘述。
法院如何认定承诺书无效,最新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院认定承诺书无效的情形为承诺书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承诺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承诺书违背公序良俗的;承诺书是虚假的意思表示的以及其他法定的无效情形。法院认定承诺书无效的,承诺书自始无效。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五百零八条 本编对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
律师解答动态
“被色情诈骗”涉及两类主体的法律责任:**遭受诈骗的被害人(即“被诈骗方”)**若仅因意图寻求色情服
入职公司7年了,只签过一次劳动合同,现在可以找公司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家人不知情买东西得看具体情况。若购买行为不违法且商品无问题,一般交易有效。要是买的东西存在质量问题、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马桶反水致家具受损,责任需看原因。若因管道堵塞且是楼上住户使用不当致异物进入管道,楼上住户共同担责;
高太领律师
高太领律师
35分钟前
这是网络虚假卖淫诈骗,千万别上当。你的行为属于嫖娼未遂。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