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算犯罪吗,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8-12-27 14: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正当防卫是法律所赋予人们的一种受到不法侵害时捍卫自身人身安全的权利,也是必须拥有的权利。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无意识的超过了正当防卫的限度。那么防卫过当算犯罪吗,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是什么?接下来大家阅读并了解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文章。

  一、防卫过当算犯罪吗,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是什么

  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具体来说:

  (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

  (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

  (3)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

  2、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所谓“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与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类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实施爆炸犯罪等。

防卫过当算犯罪吗,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是什么

  二、如何避免防卫过当

  根据我国现在关于防卫过当的认定,有出现了一个防卫过当“四步判定法”的方法。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清晰的判断出什么是防卫过当,从而知道如何避免造成防卫过当。

  1、防御或反击行为是否具备防卫性质

  面对人身权利遭到侵犯的防御或反击行为,只有客观上具备正当防卫的时空条件,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即“防卫性质”,才能称作防卫行为。

  具体讲,防卫行为应具备四个实质要件:一是合法性,即防卫客体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不能针对合法行为反击。二是紧迫性,即合法权益正处于现实、紧迫的侵害和威胁之下,若不及时采取防御行动便无法得到保护。三是针对性,即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本人的人身,不能针对无侵害行为的第三人。四是防卫故意,即防卫人主观上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并且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遭侵害的意志。

  2、防卫客体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与第三款之间属于普通条款与特殊条款的关系;从实质上讲,特殊防卫属于正当防卫的一种。按照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如果防卫客体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人依法享有无限度防卫权,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后果,也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就没有必要继续考察普通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问题。

  3、防卫行为是否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以上后果

  从刑法理论看,防卫过当对发生重伤或死亡结果的主观方面,大多表现为过失,少数表现为放纵的间接故意。将重伤以上界定为防卫过当的入罪标准,既切合了过失致人重伤罪交通肇事罪的入罪标准,也体现了损害后果的“重大”性和防卫强度的“明显”性。假如将轻伤设定为防卫过当的入罪起点,就等同于了故意伤害行为的入罪标准;鉴于这种由合法行为转化而来的防卫过当明显小于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的社会危害性,势必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另外,如果将轻伤后果设定为防卫过当的入罪起点,对防卫人而言显然是一种苛求,不利于达成正当防卫实践;更不用说将“轻伤”视为“重大损害”,在语法上犯了语法逻辑错误。

  因此,一个防卫行为,如果只是造成不法侵害人轻伤以下损伤后果,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只有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或死亡时,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是否构成防卫过当。

  4、防卫手段和强度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目前理论通说认为,“造成重大损害”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构成防卫过当的两个并列的必备实质要件;即司法实践中不可能存在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过当,也不存在“造成重大损害”而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过当。如果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后果、但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或者虽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但未造成客观重大损害的,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如果具有防卫性质,手段和强度明显超出防卫必要性、限度性并且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或死亡后果的,就会构成防卫过当。为了避免构成防卫过当,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手段和强度未明显超出防卫必要性、限度性或者不要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或死亡后果。

  三、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防卫过当的前提是进行正当防卫,但防卫过当又不同于正当防卫.

  第一,在客观上具有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第二,在主观上对其过当结果具有罪过,这是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根据。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主要是解决防卫过当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能不能定罪,就是通过是否具备了防卫过当犯罪构成的条件,因为它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根据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

  1、客体

  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在这里不法侵害人具有双重身份,即是防卫对象,又是犯罪对象,中国法律支持对不法侵害人的某些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同时不法侵害人还有他合法权益,而这部分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防卫过当行为损害了不法侵害人除了刑法允许可以反击,可以损害的部分以外,依法受保护的不允许损害的部分权益。因此,防卫过当也就是对不法侵害人的一种犯罪,只不过其社会危害性较小。

  2、客观要件

  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首先,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正确理解“明显”含义二字,应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防卫行为大大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范畴,例如:防卫人采取击伤不法偷窃者就是以制止偷窃这种不法侵害为限度,但如果采取了杀死偷窃者这种情况就超越防卫目的和防卫尺度,就应属于“明显”范畴。

  第二,防卫强度大大超出了性质一般的不法侵害的强度。这主要应从防卫人所采用的防卫手段的强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等因素对比来判断。另外,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防卫结果是否构成“重大损害”,是区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主要因素,正当防卫与不法侵害是完全对立的,不造成不法侵害人一定的损害,是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超过必要的限度,致人重伤死亡的,就是造成重大损害

  3、主体

  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中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是说,防卫过当所构成的犯罪中,有已满16周岁的和已满14周岁的犯罪主体,但防卫过当的主体一般是已满16周岁的人,因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正确判断防卫过当这种犯罪行为的性质。

  4、主观要件

  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防卫过当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样,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具有罪过。关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疏忽大意过失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全面过失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但不能是故意。

  (3)过失与间接故意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只有直接故意不能成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4)过失与故意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任何种类的过失与故意。

  (5)故意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都是故意犯罪,因为防卫过当是故意造成的损害。

  因此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防卫过当算犯罪吗,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避免防卫过当,还介绍了关于我国对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的相关知识等相关信息。这些都是大家需要了解的知识,若还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咨询找法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一人轻伤。甲方重伤之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此事件中甲乙双方各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判刑大概多少年?
不是防卫过当,而是刑事犯罪。乙方可能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甲方定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还要看公安机关查明的情况,建议尽早聘请律师,及时了解案件详细情况。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广州只委托办理劳动仲裁申请材料提交立案,费用是可以谈的
您好,按您所述情况,如双方没有登记就结婚的,一般难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你好,你想问的法律问题,具体描述详细,进一步详谈解决
屠明双律师
屠明双律师
16分钟前
你好,可以交通事故,帮你分析,聊聊
豪航律师
豪航律师
22分钟前
你好,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23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27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