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抵刑期吗

更新时间:2021-08-12 12: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公安机关为了方便调查也为了尽快的破案,是可以将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的,根据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刑事拘留的时间一般最长不能超过37天,那么,刑事拘留抵刑期吗?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

刑事拘留抵刑期吗

  可以,判刑之前先期羁押的,在判刑后会折抵相应的刑期。

  《刑法》第四十一条【管制刑期的计算和折抵】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四条【拘役刑期的计算和折抵】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刑期的计算与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刑事拘留抵刑期吗 

二、

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

  1、一般情况下应当在3日内提请检查院批捕,检查院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

  计算公式:1~3+7=8~10天

  2、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至4日,检查院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

  计算公式:3+(1~4)+7=11-14日

  3、对于流窜作案(指跨市、县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3次以上)、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2人以上),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检查院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

  计算公式:30+7=37日

  总的计算公式:X(1~30日)+7日(检查院批捕的时间)=8~37日

三、

被误抓刑事拘留怎么办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在合法拘留,其后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受害人要取得赔偿的权利,还必须满足拘留超过羁押期限的限制规定。这意味着侦查机关只要在法律规定的拘留期限内释放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就不会获得赔偿的权利,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合法拘留期限为七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也即特别情形下,侦查机关将有最长达37天的合法拘留国家赔偿豁免权。这是出于对紧急状态下采取刑事拘留可能出现大量偏差的考虑。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严重打 砸抢烧事件紧急状态下,司法机关往往是抓了以后,通过甄别,予以释放,最后受到法律制裁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如果超过拘留期限,应当允许这些人提起国家赔偿。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刑事拘留抵刑期吗的内容,刑事拘留的时间是可以折抵刑期的,如果被刑事拘留了没嫁人是不能见面的,这时可以找专业的律师到看守所进行会见了解情况,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监视居住6个月抵刑期吗?可以抵刑期多少天啊
你好!法律规定:指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所以,监视居住6个月是可以抵刑期的,至于抵多少天要视情况而定,谢谢!
不是拘留一天抵刑期一天吗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商家擅自提高费用并威胁起诉不合理。合同若约定每月198元,商家单方面提价违约。不用怕其威胁起诉,可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这种情况发票通常能重开。先和开票方沟通说明情况,提供房屋公司变更的相关证明,比如变更协议等,让其开具
你好,你想问的法律问题,具体描述详细,进一步详谈解决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5分钟前
孩子被三轮车撞受伤,保险公司是否赔付,得看三轮车有无投保相关保险。若三轮车有交强险或商业三者险,且事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0分钟前
目前延迟退休政策还未正式实施。若按现行规定,55岁满足退休年龄要求且灵活就业交满19年,通常可正常退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1分钟前
没住院也有可能申请营养费。一般要结合医疗机构的意见,若医生在诊断证明等材料中明确表示需要补充营养,就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2分钟前
40年前打架被免于起诉,通常不会影响孩子参军。免于起诉意味着没有被法院判定有罪,没有犯罪记录。孩子参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3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组织根据工作需要等合理情形,是可以将本村片区支部书记及本村县党代表转走的。不过要遵循相应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