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行政诉讼中的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

更新时间:2012-12-18 18: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诉讼法》实施近二十年,在运用中难免会出现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形,虽然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98条若干问题解释),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完善及修改,但是,《行政诉讼法》在实践中仍有不足之处。比

  《行政诉讼法》实施近二十年,在运用中难免会出现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形,虽然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98条若干问题解释),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完善及修改,但是,《行政诉讼法》在实践中仍有不足之处。

  比如《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98条若干解释的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原告或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第二款规定“原告或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的,原告或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到庭只要合法传唤即可,否则就要受到法律“惩罚”,而被告到庭确需要两次合法传唤才能到庭,也就是说第一次“合法传唤”,被告可以不到庭。从而可以得出在行政诉讼中的到庭次数上法律对待原被告不是平等的,细心的人会发现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特殊待遇”。笔者认为,这种“特殊待遇”不仅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带来不便,而且会体现出法律的不公正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审判实践中诸多不便。其一,当前各级法院都在抓效能建设、绩效考核,提高办案效率,行政诉讼规定被告到庭需两次合法传唤,方可必须到庭,这对于法律意识较强的被告来说一次合法传唤即可,对于法律意识较弱的被告来说,则是不到庭的“充分理由”,法院还要进行第二次合法传唤。这明显浪费诉讼时间,降低诉讼效率,增加诉讼成本,甚至可以说是对效能建设的冲击。其二,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到庭是“经合法传唤”,而被告到庭是“两次合法传唤”,审判实践中操作起来很困难,比如,第一次合法传唤原被告双方,原告到庭了,被告可以不到庭,法官很难处置这种局面,就是法官作了法律上的解释,也很难说服原告方。

  二、诉讼中体现不公正性。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原被告到庭需“经两次合法传唤”,而在1998年98条若干问题解释的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则规定原告到庭需“经合法传唤”。很显然,在行政诉讼中,同一个案件,原被告合法传唤的次数不一样,同样的合法传唤,为何原告必须到庭,被告就可以不到庭呢?从而体现出不公正性。况且,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也就是说原被告主体是特殊的,原告必为“民”,被告必为“官”,“民”本来对行政机关(行政案件的被告)这个“官”处理的事情就不服,有意见,到了法院,法律上还给了“特殊待遇”,这样怎能使“民”服呢?难怪老百姓说法院官官相护!

  三、行政诉讼中的规范亟待完善。我们知道,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虽然是两大不同体系的诉讼,但是它们从审判程序上、解决纠纷的方式上还是大致相同的,我们可以说行政诉讼程序是从民事诉讼程序中派生出来的,行政诉讼程序基本上沿袭了民事诉讼程序。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二条第二款就规定了“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民事诉讼经过几十年的审判实践完善,从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到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及2007年4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可以说民事诉讼程序已基本成熟。比如民事诉讼中被告到庭的规定,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除本法七十六条规定外,可以缺席判决”,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从此可以看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规定是通过审判实践不断完善的。《行政诉讼法》是1989年颁布,1990年10月1日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至今已近二十年,上述《民事诉讼法(试行)》到《民事诉讼法》对原被告到庭通知方式只用了十年时间就作了修改,况且1998年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行政诉讼法》原告到庭“经两次合法传唤”修改为“经合法传唤”。故此,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到庭的“经两次合法传唤”的规定值得商榷。

  综上所述,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原被告到庭的“合法传唤”次数不一致,被告优于原告,首先,在审判实践中操作上存在诸多不便;其次,原被告诉讼中同时存在着不对等,很容易使原告误认为被告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高人一等,给行政诉讼带来负面影响,同时给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也带来不良影响,使老百姓误认为优待“官”方;再则,我们知道,法律是最注重公正性的,行政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到庭的“合法传唤”次数优于原告,很明显在法律上也存在着不公正性。因为在行政诉讼中原被告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何被告(行政机关)可以享有“两次合法传唤”才到庭呢?故此,笔者呼吁行政法学者专家,根据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向立法机关建议,取消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到庭的“两次合法传唤”的“特殊待遇”,还行政诉讼中 “民”的一个公正,还法律一个公正。

  安徽省来安县人民法院·姚辉 唐明翠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504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中的被告为什么不能称为被告人
被告人是刑事案件中在审判阶段对涉嫌犯罪人的称谓。
教师不让学生中午吃饭是违法的
法律分析:老师不让学生吃饭算违法行为。可以向教育局或者学校投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
父母亲是否有权取消子女户口?
你好,可以详细说下情况吗
快手我提现了15元但打开微信后发现收款失败然后当我实名之后还是没有提现过来
有可能是微信账户问题。检查微信账户状态,确保正常。如微信账户正常,再检查快手设置。不同情况下,处理方式包括联系微信客服或快手客服。选择处理方式时,应基于具体情况
中考信息母亲的的名字填写的和身份证上不符,有问题吗?
母亲名字填写错误,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联系学校或教育部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更正;或根据当地规定,在指定时间内修改信息。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时间紧迫性和材料准
你好我的微信和银行卡冻结了我可以协议按月还款可以解除正常使用吗
针对微信和银行卡冻结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债权人协商、提供担保或履行相关义务等。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需考虑冻结原因、债权人意愿及自身能力。如因债务问题导致冻
初中谈恋爱老师说放入档案怎么办
具体操作:1.私下沟通:与老师坦诚交流,说明自己的担忧,请求老师不要将此事记入档案。2.反映情况:若与老师沟通无果,可准备相关证据,向学校管理层反映情况,要求学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