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条件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1-23 03:45: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 企业法人变更登记怎样办理?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呢?
    企业法人变更登记 一、许可事项:企业法人变更登记 二、许可数量:没有数量限制。 三、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四、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 (一)企业或主管部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工作单位证明或代理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三)企业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四)其他有关文件、证件(如下):   企业名称变更:《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核准通知书》及《企业名称变更核准申请书》全套资料。   住 所(经营场地)变更: 1、属企业自有房屋,提交《产权证》复印件或《购房合同》及购房发票复印件;2、属房地部门公房需征得房地产部门同意;3、属租赁房屋,需提交《租房协议》(租赁期限一年以上规范的房屋租赁合同文本)及出租方《产权证》复印件或《购房合同》及购房发票复印件;4、公司变更住所,跨公司登记机关辖区的,应在迁入新住所前向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受理的,由原公司登记机关将公司档案移送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   法定代表人变更:1、企业主管部门对新任法定代表人任职和对原法定代表人免职的文件;2、法定代表人简历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   经营范围变更:如范围中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需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或有效许可证复印件。   注册资本变更:1、隶属法人单位在资信表上盖财务专用章;2、隶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隶属法人单位印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3、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   经营期限变更:联营企业经营期限变更需提交变更后联营协议。   隶属关系主管部门变更:1、企业原隶属法人和现隶属法人签订的分别同意转让接收企业的协议书(明确企业财产、债权债务及分支机构处理以及人员安排等法律关系),并由双方盖章;2、原、现隶属法人的行政主管单位签署同意变更的意见并盖章;3、现隶属法人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具有法人资格的法定资格证明复印件(加盖法人单位印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   备注:1、企业变更上述登记事项,除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应向登记机关提交修改后的企业章程或企业章程修正案及企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2、企业申请所有提交有关法律证件复印件,均应自被证明单位盖行政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
  • 超市办理税务登记证需要哪些手续?
    工商执照,身份证。掌握证据祝你维权成功,这类情况我接触过,支持你!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股权变更办理流程有哪些
股权变更办理流程有哪些
企业法律顾问 195
我在qq上受到威胁,怎么办
你好,建议及时报警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小心把别人的车牌还弯了,怎么办?
您好,可以报警,由警方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客户退单我已经离职了,老板要我退回佣金有这样的吗?
你好:提成多少?是否是实际退货了?你们单位对此退货是否有相关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私人老板没签合同因拒绝加班被开除不给结算工资可不可以仲裁
针对此情况,你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提起劳动仲裁。投诉较为简便,但效果可能有限;劳动仲裁程序相对复杂,但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能更好保障你的权益。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邮政外包人员,端午节没有加班费,还要上班合法吗
不合法。若公司未支付加班费,可先与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问题仍未解决,可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本是要我自己的还是户主的
在涉及法律事务时,户口本的使用情况因具体需求而异。如办理结婚登记、房产过户等,通常需要提供户主页以证明家庭关系;而办理身份证、护照等个人事务时,则主要提供个人页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人恶意注销账号
恶意注销他人账号可能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具体来说,可能需要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接受行政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