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车签合同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2-03-28 06:31: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 请问一下签合同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你好,要看是否可以退款及质量不过关的情况
  • 签合同了,请问买房子签合同要注意什么?
    "你好,房屋买卖签合同注意事项有:注意事项一:谨防面积缩水。注意事项二:谨防代缴税费陷阱。在合同中最好约定“出卖人不得将买受人交纳税费作为交接该商品房的条件”。如果购房人选择由开发商代缴税费,最好约定开发商在一定期限内向购房人出具缴纳税费发票等凭证,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开发商挪用资金。注意事项三:预防经济适用房小区内购买商品房的风险。注意事项四:不要误将开发商资料备案义务等同为办理房产证义务如果购房人要委托开发商办理房产证应当在合同中另行约定。注意事项五:交房不等于交钥匙根据建设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第十一条,在交接商品房时,开发商应当提交第八条规定的证明文件,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签署房屋交接单。根据该条款,开发商交钥匙并不意味着已经履行了交房义务,如果交钥匙后开发商仍未完整提交约定的两书或证明文件,开发商应当承担延期交房的违约责任。注意事项六:明确会所、车库、杂物间等附属物的归属。为了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建议购房人最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该商品房附属的车库、杂物间等是否随同该商品房一并转让,是否可以办理相关权属证书。注意事项七:注意商品房的交付条件。购房人签订合同时一般选择“商品房经验收合格”作为房屋交付条件。验收合格是指商品房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联合验收合格。验收合格不等同于竣工验收备案,竣工验收备案要求更为严格,五家单位联合验收合格仅是申请竣工验收备案的条件之一,此外,开发商还需要取得消防、环保、规划等部门的许可文件以及其他资料。律师提醒购房人最好在合同中约定取得商品房竣工验收备案表作为商品房的交付条件之一。注意事项八:明确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达到使用条件的日期,并规定违约责任。针对以上回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拨打我的咨询电话,会给您更详尽的解决建议。"
  • 要和房东签合同,跟房东签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
    "你好,与房东签订租赁合同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定房东对房屋有处分权,通俗的说法,看他是不是真正的房东。第二,合同的租赁期限;第三,租金的数额,以及给付的方式;第四,房屋内部的物品,最好有清单,避免纠纷;第五,物业费,取暖费的缴纳;第六,合同到期后的续期问题;第七,违约责任。针对以上回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拨打我的咨询电话,会给您更详尽的解决建议。"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签合同备案是什么意思
签合同备案是什么意思
其他合同知识 3205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签订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签订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合同订立原则 1418
别人把我名下的车开走了。我该怎么办?
你好,可以起诉要求返还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起诉的人已经在失信黑名单上了怎么办?
你好,可以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的户口在本地,我能起诉在本地办理离婚吗?
夫妻离婚去法院起诉一般需要去本地办理。民事案件一般是在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泄露准考证号
泄露准考证号除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外,还可能面临考试作弊的风险。因此,应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具体处理方式应根据实际损失情况和证据来确定追责途径。
全部0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看男科没治好可以退费吗
看男科没治好,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医院协商退费、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协商无果,可考虑投诉或起诉。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因为迟到几秒就要去教育处罚抄并且不能回教室上课违法吗
对于迟到几秒的处罚,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口头警告、记录违纪、抄写作业等。选择处理方式应考虑处罚的合理性、教育效果及学生权益。口头警告适用于轻微违纪,抄写作业等更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学校强迫考证不考不能实习不给毕业证是否合理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尝试与学校沟通,表达个人意愿并了解学校规定。若沟通无果,可向当地教育部门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若问题仍无法解决,可寻求律师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