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工伤

更新时间:2020-07-10 18:25: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 试用期工伤 公司有权辞退我吗
    员工发生工伤期间,及停工留薪期间,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单位的行为涉嫌违法,你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并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 工伤期间,单位不能辞退员工是吧?
    一般不可以,但是如果严重违纪是可以的。
  • 工伤期间公司辞退怎么办
    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对该条款规定“视同工伤”的情形不宜作扩大理解,应主要包括:(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二)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且情况紧急,直接送往医院抢救并在48小时内死亡;(三)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且情况紧急,经医疗机构当场抢救后在48小时内死亡。对“48小时内”的时间计算,应从医疗机构的初次抢救时间开始计算较为合理,而医疗机构的初次抢救应当包括当场、在急救车内的急救或诊断。 办理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通知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其参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办理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身份证明材料(二代身份证或户口本)。 办理流程: 1、电话申报 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通过电话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进行电话申报。 2、书面申请 申请人携带申请材料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书面工伤认定申请。 3、审核材料 社保部门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如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4、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辞退工伤人员如何赔偿标准
辞退工伤人员如何赔偿标准
工伤赔偿标准 3420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取得辞退证明
如何取得辞退证明
解雇裁员知识 27551
转正当天离职后还是试用期?
试用期期间是提前三天提出辞职,是可以拿到工资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领导口头让我回家休息半个月回来说我离职
若领导口头通知你离职,首先保持冷静,不要立即离职。可要求领导提供书面通知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同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录音、短信等,证明领导口头通知的事实。若认为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是2018年6月30入职现在的公司,今年本月底满6年,按理公司有义务提前一个月以上给出是否续签的通
若公司未提前通知续签,可先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签订就业协议,要不要交违约金?
劳动合同违约金赔偿标准是什么约定违约金的基本原则:一是违约金的数额应考虑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承受能力;二是约定违约金时双方要对等。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还没去实习如果签了三方协议能反悔吗?
签了三方一般不能反悔。如果确实需要反悔,应先查看协议中是否有关于解除的条款,并与公司、学校协商。若无解除条款,可能需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等。务必谨慎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扣把五月份工扣两次社保合法吗?
公司扣两次社保不合法。处理方式:1.与公司协商,要求纠正并退还多扣部分;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行政介入;3.提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根据情况选择合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自己手写的辞职信具有法律合法效果吗?
手写辞职信法律上有效,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送达辞职信。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劳动合同约定、公司规章制度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确保辞职过程合法合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