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找法网手机版
网站导航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律师说法
合同范本下载
极速咨询
提交咨询
问题库
咨询百科
一对一咨询
法律问答
法律咨询专题
民法典
知识专辑
法律专题
法律法规
视频说法
图文说法
语音说法
找法说法
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律咨询
>
没签合同工资拓展阅读
> 没签劳动合同拖工资仲裁
没签劳动合同拖工资仲裁
更新时间:2020-08-24 07:52: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试用期合同没签拖工资
1、用人单位未签署劳动合同,应支付你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 2、拖欠工资可要求补发并支付总额25%的经济补偿金。建议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包庆华律师
查看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仲裁吗
如果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考虑主张双倍工资差额。
陈福猛律师
查看
对于没签劳动合同,现公司每月拖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吴芳芳律师
查看
没签订劳动合同 辞职了老板拖工资
您好: 收集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凭借有效的结欠工资凭证依法向法院起诉
孙忠秋律师
查看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
【投诉】
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描述问题
接入律师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有工资吗
讨薪
295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申请仲裁公司怎么办
劳动仲裁
1705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仲裁
劳动仲裁
732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劳动仲裁
865
工厂没签劳动合同,没买社保可以仲裁吗
社会保险
1820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应该如何去仲裁
劳动合同纠纷
1950
借款合同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怎么算
借款合同知识
8873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用人单位要扣工资吗
讨薪
689
借款合同到期需要重新签订吗
借款合同知识
9116
单位不发加班费仲裁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么
劳动合同纠纷
285
还是有问题,求解决方法。
从法律角度看,若冰箱维修多次仍有问题,建议首先与商家沟通,明确问题并提出退换货要求。若商家不配合,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相关部门投诉,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援助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借款合同到期了,多久有效
借款合同知识
9127
我在驾校报名后,然后没有交费。但是我还没有参加科目二的考试。驾校要收我一小时100元的培训费
若你决定放弃学习,驾校的退费情况可能因报名时双方是否签订合同、合同中关于退费的具体条款、你已完成的学习进度等因素而异。若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按合同约定执行;若无合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借款合同纠纷包括哪些
借款合同纠纷
10276
16岁的学生能否租赁手机?
处理方式:从法律角度看,处理16岁学生租赁手机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定代理人(如父母)介入,明确同意或拒绝租赁行为;二是商家在交易前进行充分的民事行为能力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分期买的摩托车可以卖掉吗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
16106
音乐节门票不能退,法律上允许吗?
音乐节门票不能退的问题,法律上消费者可要求退票。建议先与主办方协商,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诉诸法律。选择方式时,应考虑效率与成本。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火车票改签完退票会额外收费吗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纠纷
17823
2024承诺人撤销承诺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撤销承诺的常见手段涵盖书面及口头通知两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为确保通知能够及时且有效地传达给相对方,书面通知因其正式性及易于留存证据的特点,被推荐为首选方式。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假如本人是广东省从化人,请指点科二和科四没考,装档案,转在其他驾校,需要多少钱
具体操作:1.**与原驾校协商**:了解退费政策和需支付的费用,确保档案完整转移。2.**咨询新驾校**:明确新驾校的收费标准、报名流程以及档案接收要求。3.*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演出经纪合同分为哪三种
在处理演出经纪合同时,关键在于准确界定合同的性质及其条款。这要求我们根据经纪业务的实际内容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判断合同是属于纯粹的委托合同,还是包含多种元素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能撤销的要约能不能撤销
处理不能撤销要约的常见方式是明确要约意图并谨慎行事。若确需撤销,应尽快与受要约人沟通协商,评估撤销的可行性和后果,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