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时间

更新时间:2020-02-19 21:11: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 诉讼时效是多少时间
    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有借条、欠条的,还款日期是起算点,没有的话,最好能达成一个新的还款计划,有书面的更好,没有采取录音方法,固定证据。相对人未执行还款计划的,拿着还款计划或者录音材料找律师去
  • 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纠纷诉讼时效的规定是这样的: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已过劳动申裁时间的劳动纠纷
    您好,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您的纠纷还未过时效。
  • 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一般的案件是两年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劳动合同纠纷 400
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劳动合同纠纷 195
劳动纠纷起诉的时效?
劳动纠纷起诉的时效?
劳动维权 386
退休死亡补助多久到账
退休死亡补助多久到账
工伤死亡待遇 0
失业登记证明怎么办
失业登记证明怎么办
失业保险 2757
在外地干活公司要求办本地银行卡合法吗
具体操作:1. **沟通了解**:首先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财务部门沟通,了解为何需要办理本地银行卡,以及该要求是否涉及额外费用或影响员工权益。2. **核实合法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失业登记证明去哪里开
失业登记证明去哪里开
失业保险 3942
从业资格证延长至63周岁如何操作?
处理方式:从法律角度看,处理从业资格证延长至63周岁的申请,通常包括准备申请材料、提交申请、等待审核和获取结果几个步骤。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个人实际情况,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是中介介绍的临时工。准备辞职。如果局里的人把我拖出工作怎么办?
可辞职。操作如下:1.书面提交辞职申请,保留证据;2.等待一个月,期间正常工作;3.单位若不同意,可直接离职并保留离职证据;4.如遇阻挠,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领导突然给我放假,该怎么应对?
对领导突然放假,可主动沟通确认原因,并依据《劳动法》保障自身权益。若放假合理则接受,不合理可提出异议并寻求劳动部门帮助。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人在异地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人在异地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11557
想咨询假设在长丰地区今年18,但是还没有过生日。可以去应聘那些要求18岁的工作吗。
根据法律规定,年龄的计算是以公历生日为基准。这意味着,在您正式迈入18岁的那一天之前,即便您已接近或度过了该年的大部分时光,您在法律上仍然被视为未满18岁。对于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律师,如果我现在在长丰县,请问因旷工被单位除名,但退休时,以前的工龄不算
旷工被除名工龄问题,分情况处理:1.若未受开除处分,可向单位或人社部门申请工龄合并,提供除名前工作证明及未受开除处分的证明材料。2.若曾受开除处分,则需接受工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目前我老婆在公司做了10年主管。
当权益受损时,要沉着应对,学习并运用有效的维权手段。以上是简单的咨询,回复之后会跟你详细沟通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我想问上班的时候别人没经过我同意随便翻我的包往我的包里放东西这种怎么处理
别人未经同意翻你包并放东西,这侵犯了你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首先,你可以直接跟对方严肃表明态度,让其认识到这种行为不妥。若对方态度好且道歉,可选择原谅。其他,如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