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轻伤二级检察院不批捕

更新时间:2020-08-25 01:57: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 致人轻伤却迟迟不报检察院批捕怎么办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要求公诉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如果公安或者检察部门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以通过自诉程序要求其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 故意伤害轻伤二级
    轻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为拘役刑或管制刑;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残疾标准的或损伤程度与轻伤标准接近的,为有期徒刑三年;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10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6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为有期徒刑十三年。   【重处、轻处特别规定】   有下列情形的,予以重处:   伤害多人的,在其中最重伤情的基础上,每增加轻伤1人,按照所增伤情的轻重程度,确定递增幅度,轻度的,刑期增加三个月;中度的,刑期增加六个月;重度的,刑期增加九个月;每增加重伤未达残疾标准或接近轻伤标准1人,刑期增加十个月;每增加重伤1人,致10级残疾的,刑期增加一年,依次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六个月。   持刀、 *** 等管制刀具伤害他人的,从重10%。   在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中故意伤害他人的,从重10%。   伤害对象为70岁以上的老人、14岁以下的儿童、残疾人、怀孕妇女的,从重5%。   因为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伤害,从轻10%。   【个罪自由裁量权规则】   根据发案原因、犯罪动机、犯罪手段、损伤程度、赔偿情况等情节,合议庭(独任庭)按本节规定量刑认为偏轻或偏重的,依第一百零四条量刑时,可行使六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依第一百零五条量刑时,可行使十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依第一百零六条量刑时,可行使一年六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   【缓刑适用但书】   除具有两个以上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作赔偿的;   (二)致2人以上重伤或多人轻伤的;   (三)曾因殴打他人,被治安处罚2次以上的。
  • 故意伤害二级轻伤,不赔钱怎么处理
    判刑,一年左右,民事赔偿医疗费等费用
  • 二级轻伤对方出谅解书检察院可以不批捕吗
    要看具体情况,可以来电面谈,一般不影响量刑,仅是从轻情节。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刑事二审通知开庭是好事吗
刑事二审开庭,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积极辩护和准备新证据。选择积极辩护可充分阐述辩护理由,准备新证据则能更全面地支持辩护观点,提高胜诉可能。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心脏上支架的人犯法可以进监狱吗?
你好,可以申请监外执行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妹妹偷钱4百多
作为家人,您应该首先保持冷静,不要过于严厉地批评妹妹,以免给她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其次,您可以与她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她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并尝试引导她认识到自己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亲戚被公安机关打电话叫去了,已两天了,没有消息
如果您的亲戚被公安机关拘留,首先保持冷静,尽快联系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律师可以帮助您了解案件情况,并为您提供法律建议。同时,您也可以向公安机关询问拘留原因、期限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猥琐未成年,过去十年还能起诉吗?
你好,是否有证据,对方是否承认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有个案子向高院申请再审。让我回去吧?
你好,再审案件如果双方有一方为公司时可以在高院再审!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放鸭子钱犯不犯法
放鸭子钱属违法行为,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接受治安处罚、接受教育改正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积极配合执法机关,认识错误并改正,以避免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