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有规定试用期离职时间

更新时间:2020-09-10 21:06: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 劳动法规定离职扣款
    您好,您的问题是这样的 1、辞职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有急事,可与单位协商,做好交接 2、一般是不应该克扣工资的,除非交接工资没有做好,给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 3、如果需要帮助,可来律所面谈,谢谢!
    章康律师
    章康律师
    合同纠纷
    查看
  • 试用期员工的离职时间是按公司规定还是按照劳动法规定的
    你好,按劳动法规.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向公司主张双倍工资赔偿。非正式员工只需提前三日交离职申请。
  • 我刚入职,想知道劳动法关于试用期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是多久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是多久
劳动合同纠纷 7340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解除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解除
劳动合同纠纷 380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动法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纠纷 235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250
劳动法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250
劳动法规定几个月试用期
劳动法规定几个月试用期
劳动合同纠纷 513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2746
试用期离职规定
试用期离职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7753
我想问问有个合同有没有作用
审查合同效力的主要步骤包括:核实签约双方的资格、验证签约意愿的真实性以及检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如合同存在疑问,建议咨询法律专家。若合同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协商修改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930
我报了个教育机构先学后付然后不想学了要交580解除分期?
若因个人原因想解除先学后付协议,建议首先查看协议中解除条款,了解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及是否涉及违约金。其次,与教育机构沟通,说明个人情况,尝试协商降低或免除违约金。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就是购车合同的金额和实际付款金额不一样
你好是和合同纠纷相关的问题吗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420
可以帮忙看安装光伏发电板的合同吗
可以将合同发给律师分析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间欠债不还怎么起诉
民间欠债不还怎么起诉
债务追讨 1405
无效合作协议指什么,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无效合作协议的情形分别如下:行为人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作协议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作协议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作协议无效;违背公序良俗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想咨询一下有关合同纠纷的案件
在准备起诉合同纠纷案件时,需注意以下关键点:1. 确认合同中的管辖条款,明确起诉法院;2. 收集并整理与合同纠纷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合同文本、履行凭证、通信记录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签的合同?
签订合同时,需避免以下法律陷阱:1. 确保合同双方具备合法主体资格,避免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2. 仔细审查合同内容,确保条款清晰明确,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有一个合同是不是真的啊
验证合同真实性,可寻求专业法律意见,或通过公证、鉴定等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合同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您的需求。法律咨询可快速了解合同问题,公证和鉴定则提供更权威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