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盗窃 判多久

更新时间:2020-07-18 02:46: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 17岁入室盗窃15000自首判多久?
    你好,涉嫌盗窃罪,具体要结合犯罪情节等分析的,建议委托律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六十五条 【盗窃罪】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罪增值税专用发票】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五十三条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三人入室盗窃罪,盗窃金额八块钱,会判多久.
    您好,具体结合案情全部事实和证据因素确定,自首的,可以减轻处罚,可以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会见当事人,查阅案卷材料,了解分析案情,提出减轻、从轻处罚的材料和意见,积极争取缓刑。
  • 14年入室盗窃关了六个月,现在入室未随会判多久
    要根据犯罪嫌疑人对公安侦查人员的陈述、所进入房屋有多少财产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会见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聘请律师,可以联系我们团队。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入室盗窃判几年
入室盗窃判几年
刑事辩护 4024
入室盗窃判多少年
入室盗窃判多少年
刑事辩护 4840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入室盗窃量刑
入室盗窃量刑
盗窃罪 40959
入室盗窃判多久
入室盗窃判多久
刑事辩护 250
入室盗窃判几年
入室盗窃判几年
盗窃罪 27933
入室盗窃能判多少年
入室盗窃能判多少年
刑事辩护 360
入室盗窃能判多久
入室盗窃能判多久
刑事辩护 2420
入室盗窃要判多久
入室盗窃要判多久
刑事辩护 310
入室盗窃要判多少年
入室盗窃要判多少年
刑事辩护 255
交通肇事罪判拘役么
可能判拘役。若犯罪情节轻、后果不严重,可判拘役。若肇事后逃逸或情节恶劣,可能判有期徒刑。具体判罚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否都签了谅解书
您好,具体是什么事情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伤害罪会拘留几年
故意伤害罪处理方式多样。轻伤可能判3年以下刑罚,重伤则3至10年。拘留时间最长37天,具体视案情而定。务必及时咨询律师,了解详细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倒卖文物怎么判刑
倒卖文物判刑根据情节可选不同处理方式。一般情节可判有期徒刑或拘役,严重情节则判更长期徒刑。具体选择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如文物等级、数量、犯罪动机等因素综合考量。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弟弟偷黄金卖了怎么追回
弟弟偷黄金并转卖,追回方式如下:1.报警处理,由警方介入追回被盗黄金;2.与买家协商,如买家善意购买可要求返还或赔偿;3.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具体操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别人妻孑乱搞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如情况严重,报警可及时制止;如证据充分,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如涉及刑事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朋友妻子乱搞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如乱搞行为涉及违法,应立即报警,警方会依法调查处理。如属家庭纠纷,可寻求调解或法律咨询,以维护自身权益。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