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为了逃避债务离婚了,把财产,房子转给妻子,应该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9-05-03 16:21:44
问题描述:
夫妻双方为了逃避债务离婚了,把财产,房子转给妻子,应该怎么办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82256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有些家庭对外欠了巨额债务,夫妻自作聪明地商量办理假离婚手续,约定财产和债权归一方所有,债务由另一方负责偿还,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不还债了,但这在法律上却行不通。  如果债权人将夫妻二人起诉到法院,占有财产的一方以离婚约定为由拒绝还债,另一方同意还债却无履行能力,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后,会认定双方离婚的真正目的是要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法行为,该约定无效,法院有权责令或强制这对离婚夫妻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因此,假离婚并不能逃避债务。
    2019-05-03 16:11:33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59931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须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及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关于离婚是否可以逃避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   离婚可以逃避共同债务吗?   《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也就是说,只要有证据证明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夫妻就应共同清偿,并承担连带责任。   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须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及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从以上法律和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如无特别约定,夫妻财产适用法定的所得共有制。夫妻对共同债务都负有连带清偿责任。这种连带清偿责任,不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之间无权自行改变其性质,否则将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相关法律知识链接:   法律上的夫妻共同债务,既包括以夫妻双方达成合意以共同的名义所形成的债务,也包括夫妻一方以自己名义或者以另一方名义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九)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十)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2019-05-03 16:16:32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34147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一、婚姻关系终结时,夫妻债务清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清偿,个人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这就涉及到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界定问题,不同的财产制度有不同的划分。无论是约定共同制或法定共同制,原则上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无论是否为夫妻共同所为,他方是否认可,均应推定为共同债务。对于非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凡经双方事先认可者,也应由双方共同清偿。凡为个人需要而支付的费用或负担债务,应由本人以其个人财产清偿,他方无代偿义务。若夫妻间实行完全分别财产制,在没有共同财产的情况下,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参照共同财产制下的同类问题处理。
    二、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维持婚姻家庭共同生活或者为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的两个特征:一是须产生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婚前为结婚后共同生活购置物品所负的债务,应当为夫妻共同债务。二是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活、经营活动,包括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
    2019-05-03 16:19:05
    点赞
  • 民事相关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9108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确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系夫妻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有两个基本的判断标准:
    第一,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则不论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是否为夫妻共享,该债务均应视为共同债务。

    第二,夫妻双方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即使夫妻双方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但该债务发生后,夫妻双方共同分享了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则同样应视为共同债务。
    而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则在我国法律规定中有详细的说明,具体的标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确定。
    2019-05-03 16:21:44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你好,请问夫妻双方离婚,过错方起诉,债务,财产怎么分割
你好!离婚主要就是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同债务的承担、子女抚养三大问题。夫妻共同生活期间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共同生活期间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不满三岁的小孩原则上应由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你好,如果夫妻双方离婚,债务怎么办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某些情况婚前的单方债务会可能变成双方的共同债务,如: (1)一方婚前按揭贷款买房,婚后夫妻双方使用的; (2)一方婚前举债购置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律师在吗?我想咨询一下夫妻离婚的财产和债务问题。谢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3条之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经营或承包经营,其收入为夫妻共有财产,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债权人该怎么办?
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如需律师帮助,请尽快来电联系,或用本机号码加微信联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夫妻为躲避债务离婚把财产判给一方怎么办?
可以做财产保全。或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时刻观察,并保留证据。
全部6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夫妻离婚,房产,债务问题
可以请求分割的,遗书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具体的案件情况需要全面了解,方能给出准确的答复,建议你携带相关材料与律师面谈。如需帮助,可致电本律师。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的债务,财产
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 。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具体份额由法院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余联刚律师
近期帮助 114731 人
经济纠纷与对方私下达成交易购买了东西但是我用不到对方不给退款
50秒前
张孔跃律师
近期帮助 26405 人
出小区右转和直行压虚线的车碰撞谁的责任大
1分钟前
秦宇律师
近期帮助 53157 人
网上被骗1998元可以报警吗
2分钟前
邓浩律师
近期帮助 5894 人
我们做花草的给他们饭店供应花草现在他们倒闭了不给结款
3分钟前
赖启徇律师
近期帮助 11744 人
我提前一个月离职了,公司这边在我离职之后单方面说我这个月的工资下月结只发放我上月的工资合理么
3分钟前
揭志文律师
近期帮助 71907 人
我和朋友合伙创业,没有任何书面协议,自己研发了一个产品,现在产品大卖,他想把我挤出去,应该怎么办
3分钟前
余联刚律师
近期帮助 114731 人
个人签的名,老公没签名,他用于赌博了,怎样离婚?
5分钟前
余联刚律师
近期帮助 114731 人
你好哇我这边有出现合同纠纷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