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原告跟被告分别指什么

更新时间:2020-02-25 10:31
行政诉讼中原告跟被告分别指什么
孙萌
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
孙萌
律师解答

  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指对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根据《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诉讼可以诉讼几个被告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就属行政诉讼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确定被告主体
行政诉讼确定被告需分情况。直接起诉时,被告为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经复议维持,原机关和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复议改变,则复议机关为被告。未复议时,起诉原行为则原机关为
如何确立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
行政诉讼被告主体依情况定。 1. 直接起诉时,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2. 经复议维持原行为,原机关与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改变原行为,复议机关为被告。 3.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明确被告的具体信息
行政诉讼明确被告,方法有二。一、聘律师查询,利用其专业资源快速定位;二、法院立案庭申请,直接获取官方信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方式,确保诉讼顺利进行。
机构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
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需分情况,1. 未复议,原机关为被告;2. 复议维持,原机关和复议机关共同被告;3. 复议改变,复议机关为被告;4. 未及时复议,可选原机关或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谁
行政诉讼中,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直接起诉行政机关。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如行政行为的性质、影响范围及自身诉求的紧迫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
确定行政诉讼的被告的办法: 1.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一般是被告。 2. 如果是多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则其为共同被告。 3. 如果是行政机关
哪些对象能是行政诉讼的被告,法律上如何认定
认定行政诉讼中的被告的方式如下: 1. 一般情形下,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 若案件经过复议,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行政诉讼管辖法院有哪些
行政诉讼管辖法院有哪些
行政诉讼级别管辖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原告所在地,具体包括哪些
行政诉讼起诉地点的确定: 1. 行政案件原则上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一般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特殊案件分别由中、高、最高人民法